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03.重返大清(8)三合一 (第3/6页)
伯? 俺大伯直郡王在府里呆的好好的。 再说了,自己哪里会点烟?要自己点烟的话要孙德福这奴才干什么? 这汉子赶紧摆手,“可不敢劳烦秀才公。”一看人家那孩子就是读书郎,对读书人天生的敬畏他哪里真敢受用。早有在一边烧知了蛹吃的小子在火堆里烧了木棍过来给老汉点上了。 四爷叫了这孩子上前,拿了身上的润喉糖塞给他,“这小子可真有眼力见。” 老汉笑的一口黄牙都露出来了,“这是我的老儿子了,庄户人家的孩子上不得台面。” 那小子一笑,将糖往怀里一揣,“给我奶带回去。” 看来老汉的母亲还都健在。 四爷又夸人家孩子孝顺,还不忘贬低自家的孩子,“我家这四个,一个比一个娇惯……” 四个被娇惯的阿哥:“……”生在皇家是我的错? 不管这四个怎么想,四爷对人家一捧一赞,这对方也就打开了话匣子,这老汉叫余财,四十八了。说起来年龄不大,但在如今来说,确实能说一声老汉了。 “……老弟也有四个儿子?”余财哈哈一笑,“我也有四个小子。三个都成家了,就剩这一个了,给这个老儿子把媳妇娶回家,我也就成老太爷了。” 边上不少围过来的人都笑,说老余头是个有福气的人。 四爷跟这些人慢慢的说到一起,问他们一年种多少地,有多少是自己的,有多少是佃了别人的,这租子一年又有多少,能有多少结余。日子过的怎么样,一年有多少天不用只吃稀的。 林雨桐在外围坐了,就坐在地头,跟那些过来歇脚的妇人一起听着男人们聊天。 女人手里都闲不下,有的顺手摘了野菜在整理,有的则用麦秆在编草鞋。 林雨桐也过去搭把手,将麦秆整理了给编草鞋的女人递过去。 这女人红黑的脸膛不好意思的一笑,接了过来也跟林雨桐搭上话了,“……你们这是出来走亲戚?” “啊!”林雨桐应了一声,“就是出来寻访亲戚,好些年不联系的老亲了。” 这女人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也没深问,“你也好福气,四个儿子。” 林雨桐就笑,很是爽朗的样子,“儿子多了债多。” 又说起了家里的事,养猪养鸡吗?供孩子念书吗?家里除了种地,还有什么营生。 跟着来的四个阿哥,哪里见过这个。看着一个个泥腿子跟天下最尊贵的一对夫妻聊的火热,都替这些人怕的慌。你听听,这个叫皇上老弟,那个叫皇后老嫂子。我的天啊,谁敢这么喊。 老余头的老儿子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就是弘历弘昼这样的年纪。见大人聊的好,自己又得了人家的糖,于是拿了烧好的知了蛹过来热情的款待客人。 除了弘昼,其他三个脸都白了。什么玩意就给爷吃? 弘昼才不管呢,直接伸手就接了,还很友好,“这是知了蛹吧,这个我知道。这么烧黑乎乎的不好吃,要用盐水泡了,将外面的壳子剥了,然后在滚油里炸一下,那滋味才好呢。下次我请你吃那个。”说着,又自来熟的问人家,“你叫什么,不会叫小余头吧?” “才没有。”这小子显然是被弘昼描绘的油炸知了猴给勾出了馋虫,他嘿嘿一笑,“我叫余粮,我爹说生我那一年收成好,家里有了剩余的粮食,就叫我余粮。” 弘昼还罢了,在边上听着的弘历眼睛则闪了闪。都说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康,如今听这意思,竟是能有一星半点的余粮,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就是顶好的日子。 他朝人群中认真的听这些庄稼汉说话的皇阿玛看去,发现他竟是真的认真在听,遇到庄稼的收成,一年能收几石几斗的事,能反复的询问好几次。再一扭头,就发现皇后正跟着一个妇人往另一边去,他朝那边一看,原来那边有个不大的水渠,他这才反应过来,皇后这看的是水利。 他恨不能拍自己的脑袋,一个妇道人家都能想到的事,自己则跟个傻子似得在这里傻愣着。转脸想找那个叫余粮的小子来问几句,谁知道一扭脸发现弘昼和那小子都不见了。正要找呢,就听见老三弘时声音,“老五你给我下来……” 他顺着老三的声音看过去,就见弘昼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爬到柳树上了,正跟那余粮用树枝捅鸟窝呢。 这个不省心的蠢蛋。 倒是弘旺,心里难免有些复杂,他不由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