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24.悠悠岁月(41)三合一 (第3/6页)
小老太看孙女,然后低声道:“这钱拿出一半来,给清宁和清远分了。你们看着给俩孩子管着。另一半,我听老四整天听的那广播上,听他给清宁翻译的说是什么基金什么基金的,能不能也成立个基金……” 这个理念很新啊。 林雨桐惊讶的看小老太,“您这都不是与时俱进了,您这是意识超前啊。” 小老太轻轻拍了孙女一下才道:“这个也不知道现在咱们国家有没有,要是以后有了,不管我在不在,你都替我做好了……这个基金就叫周念唐慈善基金……” 林雨桐恍然,周念唐该是那个早早的牺牲了的烈士。 她用这样的方式去纪念他。 林雨桐一一应了,回了房间还忍不住念了一句:人生自古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等四爷在夏汛来临之前回家的时候,林雨桐将事情跟他说了:“……这么大的一笔钱,该怎么办?” 四爷翻了翻,然后找到那位找小老太的律师。 那位律师一直在国内和国外之间跑来跑去。 四爷是去托这位将钱买成股票的。微软刚上市,一股才零点零八美元,后来翻了整整三百六十倍。另外还有一些类似于苹果一类的公司。 分出一半的股票将来划到基金的名下就是了。 而林雨桐则去找了导师秦国,他最近是真是被实验经费给烦死了。 对这位老师,林雨桐没瞒着,把钱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了,“……所以,您放心,这钱来历很干净,是继承遗产来的……” 本来以为导师很高兴,却没想到他沉默了。 手指头敲着桌面,“这事捂严实了,别再到处张扬了……至少,现在还不行。”说着,不给林雨桐任何反应的时间,马上跳过了话题,“这个学期都过了大半了,等考试完了,先别急着走。这样,我给你安排课题,你拿回去做。你那边不是饲料养殖都兼顾着呢吗?你看这样行不行,以后这也算是咱们学校多了一个给学生实习的基地。后半年,你在家,一是完善课题,二是帮我盯着那些实习的学生。” 不叫自己到学校去了。 从办公室出去,还有些想不明白,听着倒像是有事要发生似的。 她平时来去匆匆,很少在学校逗留。学校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她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正打算是找周扬问问呢,结果到了教学楼下,见有不少学生围在一起,看着报刊栏上贴的东西。 她挤过去瞄了一眼,心里恍然。 又有人开始宣扬民主与自由,意图煽动学生闹事吧。 怪不得老师会早早的安排学生出来实习,怪不到不叫自己返校。 出来后她去找周扬,“老师怎么安排你的?” 周扬朝外看了看,低声道:“老师的一个故人前些日子来拜访了,不知道说了什么,老师气的把一套喜欢的青花瓷茶具都给砸了,两人不欢而散了。老师昨儿跟我说了,叫我带着一个班的本科生实习去,去一些食品厂罐头厂什么的,到处跑呗。” 那自己在自家门口这种学习工作,确实是受了特殊照顾了。 回家问四爷,四爷跟他差不多,作业就是距离自家不远的那段黄河。那是老师给布置的研究课题。 小老太挺的糊里糊涂的,“这都叫啥事?上个学也不叫人安生。” 林雨桐也记得,这一年也确实是闹过一次,不过到底是被控制住了罢了。 既然老师这么安排了,那两人就听从安排,对两人来说,这没什么不方便的。 唯一叫人纠结的是,清宁的上学问题。没错,清宁该上学了,后半年开学就是小学一年级了。这在城里上了一个学前班,然后上学又得回老家,这事闹的。 清宁却很高兴,对老家她熟啊。 大部分人她都认识,一听会回去念书,一蹦三尺高,开始张罗着用她的零花钱给清平和她买上学要用的东西,什么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本子,能想到的都列上去了。 那点担心,在孩子的笑脸里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 至于说在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肯定是比农村要好这一点,在四爷和林雨桐看来,都不是事。 别觉得回去就事多,回来就事少。 其实全不是那么一码事。这一代出来的人,跟老家的关系那属于割不断的。 像是街坊邻里的婚丧嫁娶孩子满月,亲戚朋友家的事,四爷和林雨桐能因为在外面就不管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