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29.悠悠岁月(46)三合一 (第2/6页)
都是定了的,肯定得回原单位的。单位发的工资就没断过,拿着工资上学,养家糊口没有后顾之忧,完了学成了,两脚一蹬,飞了!这翻脸不认人的作风,那是绝对不行的。 她这么说,也是这么问周扬的,“你不是该留校吗?” 周扬直搓牙花子,“师妹啊,别人说起来,都说是大学老师有多好有多好,你说心里话,这大学老师是不是比不上你在县城上班舒服?分房子了,至少都是两室一厅的。要是不在县城,在乡下那就更好了,大院子住着,那是什么滋味。你知道筒子楼的滋味的。以我如今这资历,至少得在筒子楼里猫十几年。我的天啊!”他抚额,做出一副仰天长叹的样子,“就那么一个单人间,吃喝拉撒都在里面……” 说这个就很尴尬了。主要是厕所太远,在楼外面,家家都有尿盆,晚上在尿盆里解决。 是这种情况,靠里面的墙放一张床,这边紧靠着床放文件柜之类的东西,刚好做个格挡,把内外分开。 这外间是书房、是客厅、是餐厅、是活动室,反正是什么功能都兼具。做饭呢,灶具就放在楼道里。屁股大的一点地方。 周扬如今那也是有家小的人,老婆的工具好容易给调来了,在学校的后勤工作。孩子在附属小学念书。工资不高,还得分出一半寄回老家,家里兄弟姐妹都需要帮衬。 跟林雨桐这边的情况差不多,反正老家来人是家常便饭。一个月没两回,这都得稀奇。 如今看似物资供应好了,但看跟什么时候比。要是跟之前那种拿票吃饭的情况比,那简直是好了太多了。但这也主要集中在生活物资上。比如粮食供应、布匹供应、蔬菜肉蛋的供应等等,考虑的先是肚子的问题。 可还有很多生产资料,其实供应是不足的。 比如说,化肥! 早些年,刚生产出来的化肥是氨水。这玩意当年也是要凭票才能买到的。买回家是液体的,挖窖保存。等到浇地的时候,给水里一滴一滴的滴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上化肥。 近几年,开始有了碳铵。这种肥料一袋子也就十几块钱,很多人家也是买不起的。可就算是买的起,那也未必就能买得到。 这玩意紧俏的很。 有了肥料,人们对沿袭数千年的农家肥有些不屑一顾,盲目的认为肥料就是好东西。 的确是好东西,对于短期内增高作物产量,成效相当显著。 好些人都是借债了,买几袋子给地里追肥嘛。 等家家都等着用肥料的时候,供销社差不多就有很多时候是供应不上的。 镇上没有,县城没有,那就上省城。 然后上省城容易,可这谁知道省城哪里有卖化肥的? 不知道没关系啊!有人知道啊。 这人特别得意的说了,“没事!我们村那谁谁在省城呢,找他去……”就跟他们村那谁谁谁是化肥厂厂长似的。 四爷遭遇过这事,村里来了好几个,意思就一个,给咱们弄点化肥去。 能咋办? 手里的活先扔下,然后安排这些人吃喝玩乐一条龙,叫他们可着劲的玩吧,他得偷摸的先去找哪里有化肥。从哪里能弄来化肥。 最后还是林雨桐出面的,毕竟是农大嘛,跟这些跟农业先关的单位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大学里给人家做一些技术支持的。 无故有偶,林雨桐找去的时候,就碰到也在走后门的周扬,他也在给他们村想办法呢。 一人弄了两车价格低了一块钱的化肥,才把人给打发了。 其实不光是化肥难买,其他的比如想买个拖拉机上的零件轮胎,对不住,县城很多时候都是配不上的。得叫人自己去省城去。 你说这搭上的何止是时间,钱都先放一边了,这人情得欠多少? 林雨桐能说钱这事不考虑,但周扬不能不考虑啊。钱搭上去就算了,这欠的人情拿啥还?人家家里有事,你那礼金少了好意思吗?算来算去,最直接的还是钱。 家里的媳妇闹了不止一次了。工资本来就不高,完了七八成都得搭在别人的事上,有病还是咋的了?! 这还真不是有病! 当年出来上学的时候,那是家家户户给凑的钱才有了路费的。 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要能帮上的,那一定会帮。帮不上的,想办法也要帮上。 是这些人的善念,给了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可还是那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