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39.悠悠岁月(56)三合一 (第3/6页)
业迟早得从卫生局剥离出去。那这进了企业,将来肯定是到不了事业单位的。只说是调整,啥时候调整,这都没一个准。再说了,自家孙女将来还能一直在卫生局耗着。一调走,还怎么调整? 不过这些人,心里是不知道这事的。只觉得这事业和企业,这会子是一码事。 这边想进事业单位的,还有卫生局内部的想从事业单位去企业单位的。不知道听谁说企业单位挣的更多,就有点动心。完全没有意识到,有时候这是调出去容易调回来难。 拉拉杂杂的,天天晚上回来都有人拜访。 但有些面子还是不能不给的。毕竟林雨桐出门也要人家给个面子的。 比如村上谁家谁家要生孩子,结果计生办查的严嘛。人家找来了,说想想办法,不然没活路了。赖在家里非不走,林雨桐就得跟医院打个招呼,开个什么病历出来,证明确实不能打胎。然后再跟人家计生办的求情说话。 人家给咱办了事了,自己是不是得还人家点人情啊。 对方的人情要的大,说是儿子中专毕业了,安排到乡镇上了。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在乡镇上呆,想回县城。 这意思林雨桐懂了,这是想进招商局。 林雨桐给记下来,回来跟四爷商量看这事该怎么办? 反正是家里出了点事吧,这人情是越走越密集,跟陷在人情大网里似的。 林玉玲带着自家种的红薯专门的来了一趟,“爸在省城挺好的,有大哥照看呢。玉龙都回来了。” 今儿周末,林雨桐在家,见她来了就笑着让进来叫坐,“好着就好,姐还说要去省城看看,我看要不就算了,等爸回来叫姐过去看也是一样的。”林家成病了,林玉珑给英子说了,这不是恰好又赶上下雨了吗?英子说等天晴了再来,结果不是又去了省城嘛。后来也来,林雨桐说不在县城,英子就说那算了,干脆就不看去了。事实上也确实没啥可揪心的。没感情,这事勉强不来。如今林玉玲说了,那林雨桐自然是要替亲姐姐说句话的。等人回来在去瞧瞧就行了。 林玉玲就点头,“别跟着跑了,去了也是折腾。大哥请了人照看,不用操心。” 这话题就这么岔过去了,林雨桐就说那框里的红薯:“这么沉的东西你咋带来的?” 两筐子红薯呢,七八十斤是有的。 “下了车自己挑来的。”林玉玲不跟以前一样了,如今成了地道的农家媳妇。最初嫁过去下地的时候还哭呢,觉得下地把她的鞋给弄脏了。这几年下来,孩子都添了两个了,也没那些穷讲究了。 她家的日子过的不错。老公公有退休工资,她家的大伯子小姑子的都是在外面有稳定工作的。差不多是年年补贴。家里过日子的钱压根就轮不到他们两口子出,反倒是地里的收入全都是两口子收着。 当然了,邓春花就那么在炕上躺着呢。家里又没个女人拆洗。这些活肯定都得林玉玲隔三差五的过去帮着拾掇。可能多多少少的,还得贴补点钱进去。 知道这次的事情,她爸能舒舒服服的到省城,是自己帮忙了。她这是心里过意不去,过来走动走动。 人情辛苦弄来了,不管稀罕不稀罕,都得表现的稀罕,“清宁跟她爸去京城了,说好的一星期,如今都半月了也不见回来。她最爱吃这个,看见了可该高兴了。以前都是姐跟二哥在果园的地垄上套种,今年还没见送来,也不知道种了没。你送来了刚好,这东西放好了,能吃到明年开春。” 家里是修了一个地窖的。 人家稀罕,这辛苦就算没白费,“自家种的,今年远着水渠的几分地一点水都浇上,旱地里的红薯,味道好,又甜又粉。” 进来梳洗了,在沙发上坐了,林玉玲才说:“我这是心里有事,也不知道该跟谁商量。来跟二姐说一声,您给听听……” “啥事?”林雨桐真不知道。 拿了香蕉剥了递过去,“你慢慢说,别着急。” “爸在省城,爹娘都叫大哥顺便给接走了。”林玉玲说的是大房的瞎子爹和娘,“不跟大哥住,在省城给另外买了房子。老两口自己住呢。” 这也好,不跟儿媳妇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就没那么多矛盾。 林玉玲就说,“娘这一走吧,我就少了个主心骨,啥事都每个人商量。” 按说该跟林玉康那边亲近的,可这林玉康的媳妇,林雨桐也知道,这女人精明的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