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18.旧日光阴(30)三合一 (第5/6页)
农村不用粮票,也没有粮本这些,但布票却是统一都要用的。农村的布匹供应,跟城里比,还是有差距的。 这东西比较稀罕。 林雨桐回来听说了,就记下了。觉得这刘铃铛还挺有意思的。不管有几分真心吧,但至少知情识趣。 她就跟四爷说:“以后粮食彻底不寄了。过节也不寄了。还是个寄钱,直接寄给刘铃铛……” 然后再给老家寄钱的时候,林雨桐就附带的写了几句话。意思是,因为父母年迈,劳烦兄嫂照看之类的话。 邮递员帮着念的,大冷天的在外面晒太阳的乡亲们都听着呢。 刘铃铛腰杆都直溜了,小叔子小婶子把钱寄给嫂子,这是啥意思? 这是绝对的信任。 信任她这嫂子会对一家老小好。 钱拿到手里,刘铃铛的手都颤抖了。周围满是夸赞的声音,她把钱贴身放好:“相亲们都看着呢,我刘铃铛要是当不起这个家,哪里做的不好,大家就往我脸上唾……” 李月芬要闹,要半夜起来进城里去找小儿子说道说道。被刘铃铛直接给拦了:“……您头一回去人家把您当菩萨的供着,第二回去,好好的娶媳妇就变成了招赘儿子了,第三回去,小叔子撂下话说不回来了。如今第四回去,您想怎么着啊?彻底的断道了,就好了?” 招赘出去的儿子跟嫁出去的闺女是一样的。嫁出去的闺女能跟娘家断道,招赘出去的儿子也一样可以。好些人把儿子招赘的远了,几十年不来往的都是常事。 人家把钱直接寄到自己名下,还不明白啥意思吗? 李月芬到底是聪明人,再不愿意也不得不面对,儿子跟她离心了。 于是,家里轮到刘铃铛当家了。 疙瘩的待遇不变,叫吃的是细粮。把城里寄回去的精粉拿去换成九零粉。 啥是九零粉。 面粉是分等级的,如果一百斤麦子留够九十斤面粉,这就叫九零粉。如果一百斤面粉,磨出七十斤面粉,这叫七零粉。出面越是少,证明收的麦麸越多,面粉就越精细,看起来就越白。反之,就越是粗糙。 但粗糙点就粗糙点,粗糙点能多吃点。又不是需要米糊糊喂着的孩子了,早该这么吃了。 换了之后多出来的那点粮食,跟精细的玉米粉蒸出来二合面的馒头,松松软软的,比干吃粗粮可好多了。这种馒头给老两口吃。金大山的面色就和缓起来了,觉得这儿媳妇当家还不算错。 至于年轻的两口子,粗粮红薯搭着吃。 反正一家五口人,得做三样饭。 鸡还照养着,疙瘩一天吃一个鸡蛋,老两口三天吃一个鸡蛋。剩下的鸡蛋,全都攒起来。 她嘴上也会来事:“……不是我说,我那小叔子小婶子,是顶顶孝顺的人了。拖着俩孩子,之前还省着口粮,我就说了,我说咱在土里刨食,只要勤快点,总也饿不死咱。干啥叫他们跟孩子们饿肚子给老家省粮食。要是省回来是救急也就罢了,偏还是省回来养少爷的。我是后娘,按说这话不该我说的。可这孩子真要叫我婆婆当少爷似的养起来,这以后呢?我小叔子能养孩子小,还能养孩子老吗?没他爷他奶了,他指靠谁过日子去。只想吃好的,孬的咽不下去,这不是擎等着饿死呢吗?他爹就是个种地的,庄户人家的孩子就该有个庄户人家的样儿,不是非得叫你吃苦受累,但你至少得能过庄户人家的日子吧。所以,我去城里,好说歹说的说,说家里只疙瘩一个,你们还俩孩子呢,不要往回寄粮食了。但你们看,粮食是不寄了,钱一点都没少给。咱就把鸡蛋送到供销社,能换几个钱?人家寄回来的钱,能买半车的鸡蛋……” 因着老家有这么个人,林雨桐觉得家里真不怎么缺鸡蛋了。 说是统购统销,但农村自己养的鸡嘛,私底下交换或是偷偷的买上一点,还是能行的。尤其是他们村不在镇上,很多人拿着三五个鸡蛋跑上十多里路去购销社,不上算。 人家刘铃铛就说:我哪天哪天要去镇上,我替你们卖了吧。你们要啥,我给你们捎回来……” 然后谁知道她卖没卖的,反正大家得着想要的酱醋就完事了。 刘铃铛没真卖,都先攒着呢。 也因此,她每月都能往林雨桐这边送两大筐子鸡蛋。 这么多林雨桐自然是吃不完的,也不全是给林雨桐吃的。 这个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