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56.旧日光阴(68)三合一 (第4/6页)
以离的。 有时候,林雨桐也觉得程美妮不完全是疯了,要不然,她不会一个劲的往陵地里跑。然后对着她奶奶的坟包又踢又踩的。 九月份丹阳去学校报道了。但是学校的学生都是报完名之后直接去了b京串|联去了。老师们都被送去劳|改农场了,学校的图书馆是老建筑,书被烧了,匾额也被砸了。想找本书,也不大容易了。她完全不知道在学校呆着的意义是什么。于是,跟学校的学生处申请,要到农村去。 m主席不止一次的说过,知识青年要与工农结合。 她搬出这样的理由来,学校放人了。还说要把林丹阳塑造成典型,期末考试的时候,只要提交实习报告就可以了。 然后丹阳把学校的所有的东西都收拾了,打了电话给端阳,叫大哥过来接她。这一走,想在回来进入课堂,只怕就难了。 回农村,是真有地方可去。那两年喊着要主抓农业,所以很多个公社,自己建了试验站。 几乎是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一个。 三林屯也一样,在离村子有三五里的那个距离上,之前那一片是盐碱地,后来又是改良土壤又是选择作物的,反正是地勉强能种了。上面要求建试验站。那大队就给建个实验站。这一圈几十亩地,用土墙给围起来。大门口的位置,盖上三间门房。门房还都是砖瓦盖的,很有几分模样。为了灌溉方便,打了压力井。这地方呢,平时就是安置大队里那些有面子的人或是子女的。像是林千河家的孙女,就在里面。在这里干活没有什么硬指标。不拘是什么,你们只管种。 做实验嘛!什么不得看看。 就是三两个大叔带一群小姑娘。 大叔们经常还不在,全由着一群小姑娘在里面折腾。 丹阳拿着证明材料,跟队长,也就是被称为六姥爷的人说了一声,人家很高兴啊!说来了个真正的实验员了。然后就叫孙女林新秀带着丹阳去。 林新秀比丹阳要小几个月,两人说起来算是远房的表姐妹。 这姑娘见了丹阳挺亲热的:“真去我们那啊!那咱们就更热闹了。” 远远的看见试验站了,丹阳的心情就都不由的好起来了。试验站的门口种着月季和鸡冠花。九月份了,这两种花还开的正盛,红彤彤一片。如今,很少见到这么鲜活的地方了。 她一下子就爱上了。 一走进大门,见两边都是压的弯着头的向日葵,林新秀在一边介绍:“这是咱们种的葵花籽和油葵。油葵能榨油,葵花籽炒着吃可好吃了。” 丹阳就明白了,全都是自己给自己种的解馋的东西。 林新秀也笑:“每年只要上交点种子,不管是什么种子都行。应付差事嘛。” 很是直言不讳的样子。 从向日葵中间留出来的小道进去,上了台阶,就是门房。掀开门,里面盘着两排的大炕。炕上铺着席子,看起来干干净净的。两排炕中间,放着两张并在一起的方桌,桌子一圈放着长凳,感觉挤上二十个人也坐的下,住的下。靠着最里面的墙,盘着土炉子,能取暖,还能烧热水。不过天不冷,好像还没给这边的屋里生火。 正看着呢,外面传来嬉笑声。 林新秀拉着丹阳出去,就见十几个姑娘从田里出来。每个人手里捧着一大把子茴香苗,摘的干干净净的。一个大眼睛的姑娘见过丹阳,不过没说过话。乡下的女孩子害羞,见有外人,还是个大学生,先红了脸:“……你别走了,这会子下雨了,咱们打算包饺子,留下来吃吧。” 其实茴香是要等老了收籽的,不过如今这么鲜嫩的茴香苗,肯定是之前她们又不按照时节的种了第二茬。 能这么随意的吃东西,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宝地。 丹阳第一次来,要跟这些人打成一片的,就说:“有白面没?我还有点粮票,要不我出去给大家换粮食去。” 姑娘们就嘻嘻哈哈的笑起来。丹阳不明所以,林新秀才说:“夏收的时候,那几亩麦子没少打麦子。王大叔人好,给咱们留了一袋子面粉。剩下的,他跟李大叔几个都送到农业局去了。” 胡说! 这地方就不归农业局管,这是种子站的事。粮食送农业局干啥?肯定被这些傻姑娘嘴里王大叔李大叔他们给带回家了。留下一点哄的这些傻姑娘还当人家管的不严,给人家贴上好人的标签。 她初来乍到的,也不会把这些话摊到明面上说。笑了笑就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