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39.重归来路(17)三合一 (第2/6页)
觉叫人不自在。二是来往的人多了,这地方确实也是狭小了。摆个宴席,都紧张。三是,这一边是贾府带族人,一边是武官,偏跟文官离的远。这对四爷融入整个文官体系是不利的。 于是,这就得操办搬家的事。 说实话,她觉得理想的搬家模式就是收拾好之后,一家子搬进去就完。可如今真不能偷摸干这事,这叫乔迁。是大喜事。别说活人得通知,就是死人也得通知啊!得告诉祖宗,说这一支的子孙,因为什么什么原因,要搬到哪里去住。您老人家若是有灵,就跟我回去看看云云。 因此先叫人收拾,然后安置东西,再请吉日,发请帖,这一番忙下来,赶在入冬能搬进去就算不错了。 林雨桐忙活着这些好像永远也忙活不完的琐事,而四爷那边呢?猛不丁的,被太上皇给想起来了,然后又被太上皇叫到宫里去,顺道给四爷换了一个四爷压根就不是很想换的工作。什么工作呢? 制诰兼御前行走。 这里两个官位。制诰就是帮着起草诏书的,是文官。可这御前行走,却是武职。 况且这个御前,不是皇上的御前,而是太上皇的御前。 帮太上皇制诰,然后还能御前行走……御前行走就是说能带着刀来来去去的晃悠。可见其信任。 如果说制诰这个官职,是太上皇想找个信得过的新人来干的话。那这御前行走就是释放出的政治信号。意思是:老圣人还是更相信老臣啊! 只要攥在手里的富贵不想丢开,那谁在位对这些老臣更有利? 一朝天子一朝臣,肯定是老圣人啊! 想来,这个消息传出去,不知道多少人家要欢欣鼓舞了。 太上皇就问:“怎么?不乐意?” 愿意不愿意的,这都得接着吧。只怕正隆帝也巴不得了。可算是在太上皇的身边,扎下一根钉子了。太上皇的任何想法,四爷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可这个工作并不好干。 林雨桐是知道整天跟着皇上晃悠的官员如何的战战兢兢的,就皱眉问:“那这以后……都在宫里了?” “嗯。”四爷熟悉这一套流程:“放心,出不了岔子。” 太上皇许是觉得这样释放信号还不足以表达他的态度,结果第二天,宫里来了女官请林雨桐,说是太妃娘娘召见。 如今能被称为太妃的,就是甄太妃了。 得!人家叫了就走吧。 晃晃悠悠的二进宫,结果这甄太妃住在坤元宫的偏殿里。 不管是从宫殿的名字上,还是从它在皇宫的位置上来说,都不难判断出,这坤元宫该是皇后的寝宫。从太妃不住正殿就又说明了这一点。 住在这里,说明地位尊崇。不住正殿,那是她不敢僭越。 甄太妃是个三十多岁风韵犹存的美妇人,瞧着林雨桐就笑:“过来,好孩子别怕。我跟你外祖母的交情是极好的。” 可看起来明显是差着辈分的。 林雨桐行了礼起身也就顺势过去:“常听外祖母念着您。瞧您身体康健,不见岁月之痕,只怕外祖母得去还愿了。” 这是说贾母在菩萨面前祈求她康顺。 这孩子很会说话。 “你外祖母是个会调|教人的,钟灵毓秀全叫她调|教出来的女孩儿得去了。”说笑着,就叫人奉茶来。跟林雨桐说话:“昨儿老圣人跟状元郎说了半天的话,我就好奇说着谁家的孩子。一问才知道是故交家的子侄,还心说这么好的孩子得有个什么样儿的女子来配呢。再一打听,这依旧是自家的孩子。我就说,见见吧。可惜,甄家那么些个姑娘,愣是没有一个我瞧着有眼缘的,且又不像你这般福缘深厚。” 甄家的姑娘送来了两个,也折进去两个。一个是太子侧妃,如今还在冷宫呆着呢。一个是南安王妃,可惜也去世了。这都是甄太妃的亲侄女。 这好端端的,提起这两个死人,说起福缘不福缘的话来。可人家就是死了,那也是王妃娘娘。是一般的命妇能比的吗? 闹不清楚她到底想说什么,目的是什么,林雨桐也不好说话,只抿嘴害羞的笑,显得有些拘谨不安。 然后这甄太妃人家又不说了,闲聊了两句家事,就说累了。给林雨桐赏了不少的东西,叫人送她出宫。都到了宫门口了,送她出来的嬷嬷突然道:“刚才出门的时候,娘娘又叮嘱了。说请孺人记得替她向贾府老太君问好,切记切记。” 这话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