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第1/2页)
. 距离不远处正在修建的码头,几只乌蓬船晃悠悠荡在河面上,雇工抬着装满青砖的藤筐上船,还有封了口的大坛子,怪沉的,让他们搬东西的村民说里面腌的是咸鸭蛋,要走水路运到隔壁乡镇去卖。 干活热出一身汗的雇工脱下外面穿的夹袄,抬手蹭了蹭脸,疑惑道:“放到县城的铺子卖不成么?离得近,多方便呐,里正又是东家,算钱也快,何必大老远运去别的地方,这来回就得一天了。” 村民笑呵呵道:“这不是赶上有主顾跟村里买青砖,有船,我寻思就顺路捎过去,也不费什么事,左右这些船也是里正的,运费收的低。我家咸鸭蛋腌的少,就这么几坛,放到铺子卖还不够当个添头的,你们都在村里干活,不知道铺子的情况,那都是成交大生意的,货物都是一车一车往外卖,我们这小打小闹的,不成样子,还是别给里正添乱了。” 雇工想了想,觉得也是。 他们又哪里知道坛子里还装着雪花盐。 现在没有正经商队能出关,虞归晚又不愿意放弃私盐的生意,这可是暴利,她守着金山不挖反跑出去捡别人不要的碎石头,傻么? 她的商队不好出关,阎罗娘的人可以啊。 村河连着别的河道,四通八达的,还没有官兵设路障盘查,一路顺风顺水就能停在隐蔽处,神不知鬼不觉将雪花盐搬上岸,再由阎罗娘的人乔装运到喀木六族的地盘。 至于这些财大气粗的游牧部族是将盐全部买下自用还是通过别的渠道转卖去东辽或者其他小国,就不是虞归晚该考虑的事了,她只要从草原换回来的大批牛羊和马匹。 . 新开垦的荒地有村民牵着青牛在松土,村里新制出的犁耙犁地很是好用,再不必一锄头一锄头的翻,累人不说,还慢。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头青牛,壮劳力多的人家一天就能开出三四亩地。 堆上了肥,先种一些瓜菜养养土,到了夏季就能种秋大豆,这个东西好,能做豆腐、豆皮、豆干、腐竹,还能发豆芽,榨大豆油。 去年村里也种过,就是收成不多,村民都留着煮豆饭了,本来是想匀一些出来喂牛羊的,但虞姑娘说牛羊吃多大豆会胀气,不好,就没有喂了。 后来虞姑娘从府城运回来好几车大豆油,炒菜很香,还没有胡麻油的苦味,又不像香油那么贵,所以今年村民都想多种些大豆,等收成了好榨豆油。 还有个东西虞姑娘也让大家伙种,之前都没有见过,据说也能榨油,叫落花生,是虞姑娘跟江南来的商队买的种子,长得像豆荚,剥开壳子里面是裹着粉衣的种子,有村民试着吃过,味道极好,放些油炒一炒还特别下酒。 “加把劲,今天就能把这块地犁完,抓紧时间堆肥,好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