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213节 (第2/2页)
学馆中,一众国子监、礼部官员正在忙碌。 杜鸿渐等了一会儿,终于见韦述缓步而出。 “见过韦公。”杜鸿渐执子侄之礼,开门见山,低声恳求道:“请韦公出手,相救东宫。” 韦述捻着长须,抬眼看天,喃喃道:“东宫又有难?” “是,韦公门下生徒勾结奸徒,栽赃陷害。” “栽赃陷害?可是能动摇储位的大罪?”韦述低声问道:“譬如,私索盔甲、披甲入宫?” 杜鸿渐脸色骤变,不知韦述何意,慌连拱手道:“韦公了解殿下,他一向恭孝,自不可能如此。” “那又何必老夫相救东宫?反而是国子监有一博士,无辜落难。之巽,你在大理寺任职,可否出手救一救他?便当我这世伯求你。” “小侄……位卑言轻。” 杜鸿渐说着,不甘心就此作罢,道:“国子监生徒薛白,献骨牌以使圣人耽于享乐,或受指使,昨夜城中有大案或与他相关,可否调其试卷为证据?” “唉。”韦述长叹,点了点头,转身步入学馆。 馆中正在阅卷。 很快,薛白的卷子被调了出来。 杜鸿渐目光看去,见到的是一手还过得去的书法,帖经对了十之七八,颇不错的成绩。 他知道薛白没考完就去联络了杨洄,遂再看诗赋、策问,卷子一翻,他却是愣住了。 只见诗赋的考题是《乐德教胄子赋》,以“育才训人之本”为韵,且用韵要求依顺序,对于国子监的生徒而言,这是相当难的题目。 但薛白答了,且行文很规范。 “王子垂训导于门子,戒骄盈于代禄。厉师严以成教诲,敷乐德而宣化育……” 这赋不算非常出彩,但挑不出毛病。 杜鸿渐不可置信,再翻了翻后面的策问,仔细辨别了字迹。 “敢问韦公,这可是薛白今日清晨才答的试卷?” 此言一出,周围一些官员当即不高兴。 “这位寺棘,此言何意?我等昨夜便阅了薛白之试卷,众目睽睽,你是指我等舞弊不成?!” “不敢,我是说,有人看到薛白昨日不在考场……” “杜司直乃断国子监岁考舞弊了?”韦述道:“老夫身为主考官,大理寺不妨拿老夫问罪罢了。” 杜鸿渐顿觉压力,碍于韦述的资历,不敢应答。 *** “韦公岂能如此?!” 傍晚,房琯听闻消息,惊诧不已。 今日出了大事,南衙正在搜捕郑虔、裴冕,风雨欲来,像是韦坚案之初。而他得到消息,确认是薛白怂勇杨洄嫁祸东宫。 眼下须尽快拿到证据。 “薛白有答卷?不论是如何舞弊,必然是韦公帮他了,为何要帮他?” 杜鸿渐道:“如此一来,若要咬定薛白涉案,就必须证明国子监岁考有舞弊。” “只能如此了。” “可……得罪了韦公。” “事到如今,岂顾如此小节?” 房琯皱了皱眉,忧心忡忡。 其实他清楚,国子监岁考本就年年舞弊,高官子侄多在其中厮混,科举及第的生徒一年比一年少。 揭国子监舞弊案,倒显得多管闲事。 下一刻,有小吏匆匆赶来,禀道:“房公,郑虔找到了!” “在何处?”房琯当即问道:“能确认此事与杨洄有关?” “还不能,郑虔是在家中被找到的,初时是京兆府找到,现在人已被北衙带走。小人仔细打探,得知了一些线索。” “说。” “郑虔自称不知被何人带走审问,全程蒙眼。可有人在搜查时发现,他鞋底踩到了一片没烧干净的纸片,虽只有数字,依稀能看出是一封接头信,其中,有小半个东宫属官印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