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222节 (第2/2页)
很快,萧炅已与安禄山顺利议定。 他沉吟着,接着郑重问起了一桩事。 “敢问安大府,你是否……遣老卒斩杀了裴冕与那些回纥人?” 安禄山猛地瞪大了眼,那滑稽之感顿时消散,一怒之下,杀气迸发。 “你说谁?!” 萧炅骇然,不由地退了两步,喃喃道:“可此案必是边军老卒所为……长安城中,少有旁人能做得出来。” 安禄山迅速恢复了那茫然模样,摇头不已,脸上的肥肉不断往两边甩动,道:“不是胡儿做的,胡儿怎么敢犯这种凶案呢?” 话虽如此,他却知萧炅不太信,待其退下去之后,不由发怒,挥鞭猛抽身边的侍儿。 “谁?!谁敢栽赃我?给我弄死他!” 第136章 宴前 八月十五,中秋节。 御宴将在天时之际于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举行,宴后,圣人将与万民一同赏月。 为了这场御宴,诸多重臣今日都不再视事。 位于大明宫西夹城内的翰林院愈发清静,李泌却还早早抵达了公房,端坐着,考虑今夜御宴上的应制诗词。 “李先生。” 忽有轻唤声在公房外响起。 李泌睁开眼,已猜测到来人是谁。 他如今供奉东宫,唯东宫之人称他为“先生”。 果然,门被推开,李静忠鬼鬼祟祟地进来,蹑手蹑脚走到李泌身前,直接跪倒,哭道:“求先生救命。” 李泌叹息了一声,问道:“昨日那桩命案竟真与殿下有关?何不早与我说?” “裴冕、杜鸿渐都折了,老奴没了消息,还是今晨才得知的。” “听闻此案与东宫有关,我本不信。”李泌道:“裴冕既已脱身了,何必再派回纥商人去接应?” 李静忠面露苦色,心知瞒不过李泌的一双慧眼,只好俯在地上老实交代。 “是老奴怕他多嘴,让骨屋骨看能否……灭口?” “你!” 李泌倏然起身,以一双饱含悲悯的眼看着李静忠,恨铁不成钢地摇头。 “与你说了几次,上善若水。你却接二连三,欲害死殿下?活埋薛白不成,为东宫引一大敌,至今遗害未消,却还想杀裴冕?需灭的不是他的口,而是伱心中的魔障。” “老奴知错!老奴真知错了!” 李静忠也不知反驳,跪在那,对着李泌磕头不已,道:“老奴真的知错了,此事皆是老奴一人所为,与殿下无关,到时索斗鸡攻讦殿下,若能以老奴一人抵罪……” “别说了。”李泌叹息,“国本动摇,社稷招祸,你一人担待不起。” 他很清楚,错是李静忠犯下的不假,但绝对没有人会攻讦一个奴才。李林甫之目标只在东宫,或支持东宫的文武重臣。 李静忠涕泪交加,道:“老奴死不足惜,只求先生救一救殿下。” “请殿下向圣人自罪。” “什么?” 李泌道:“眼下还来得及,圣人犹在歇息,消息还未送到御前。殿下自罪,绝不至于使圣人动废储之念。” 这是他认为眼下最好的办法,他幼时所言“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亦如此。 李静忠却是低着头,目光闪动。 “可……殿下并不知此事,能否请先生为殿下美言几句?” 李泌摇了摇头,道:“此事美言无用,反而会害了殿下。唯请殿下认错,稍担些罪责,方能大事化小。” “是。” 李静忠见李泌唯有这个办法,磕头便要告退。 “还有一事。”李泌俯身扶起他,低声道:“李公当提醒殿下,广平王为长子,殿下与张良娣当节制才是。” 这句话他本不想说,但近来东宫多事,作为属官,他不得不提醒。 此前听说广平王被禁足,他就很担心太子对广平王有所动摇,转而倚仗张良娣的家世。张良娣出身高贵,但若生下儿子,长远来看对东宫必是坏事。 …… 李静忠是以送中秋礼的名义入宫的,好不容易才去了趟翰林院,没想到只得了这般一个主意,颇为失望。 回到太子别院,他仔细说了李泌的回答。 “向圣人自罪?”李亨皱眉,忧心忡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