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263节 (第2/2页)
” “殿下查出的结果,想必能让诸臣满意。” “自然。” 李隆基丝毫不意外,显然早就习惯了,拿起另一件酒器端详着,问道:“王忠嗣回京也有些时日了,没听说此案?” “也许此案真的与河陇边军毫无关系。” “也许吧。” 李林甫偷眼瞥去,道:“圣人,臣近来听闻了一件事。” “说。” “济阳别驾魏林的奏报,提及在朔州当刺史时,曾听王忠嗣言‘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 话到最后,李林甫声音渐小。 李隆基动作一停,放下了手中的酒器,显出沉思之态。 “石堡城之战,哥舒翰打得不错啊。” “圣人明鉴。” 李林甫来了精神,心知让三司刑讯王忠嗣之事不急,定好四镇节度使之位要紧,遂道:“此臣之所以举荐边镇用胡人……” 下一刻,有内侍匆匆赶来,禀道:“圣人,王忠嗣请求觐见,有紧要事上书。” 第160章 志不灭 殿中气氛有些安静。 李林甫躬身侍立,目光瞥去,圣人正在看王忠嗣呈上的竹纸,眼神带着些玩味之色。 “李静忠?” 李隆基喃喃了一句,似乎因这名字而觉得好笑,道:“十郎也看看吧。” 自有内侍把竹纸递在李林甫手上。 李林甫看过,目光一凝,有些诧异于王忠嗣竟会使出此等手段自救,这完全不符合他对王忠嗣的了解。 他心中有了一个猜测,因联想到昨夜薛白与王忠嗣同饮、赠词一事。 “十郎如何看?” “老臣确感诧异,王忠嗣一向与太子情厚,此番竟能上书罪太子身边之人,不知是否有隐情?” 李隆基不询问意见,径直道:“既然敢在京杀人的是陇右老卒,此案便交由王忠嗣查,找出证据,尽快定案。” “遵旨。” 李林甫迟疑片刻,还是没忍住,问道:“敢问圣人,边镇之事?” 李隆基没有马上回答,目光又落回竹纸上,这次看的却不是上面的字迹一号纸质。 就在昨日,杨钊竟敢在御宴上公然称胡儿想要贪河东节度使一职…… “河西、陇右正与吐蕃交战,换帅之事先安排稳当。朔方、河东暂无边事,不急,容朕慢慢考虑。” “臣遵旨。” 李林甫明白李隆基的心意,不会因为一封上书就相信王忠嗣立场已改变,四镇节度使必定是要夺职的。唯独对王忠嗣的处置或许会有不同。 勤政务本楼外,王忠嗣等了许久,终于有内侍赶来。 “王将军,圣人正与右相在商议国务,暂不便召你相见。至于王将军上书所言之事……圣人命你查出证据,给百官一个交代。” “多谢内官。” “还请将军去北衙寻陈玄礼将军,调派人手,助将军督查此案。” “遵旨。” 王忠嗣听懂了,领了旨意出了兴庆宫。 薛宅。 主屋已经被青岚布置成了另一番样子。 因薛白在外面宿醉不归惹得她很担心,她不免抱怨了几句,自觉是以侍妾的语气。 “郎君酒量那般浅,若是醉在外面,没有人照顾,着凉了怎么办?” “酒量还是有涨些的。” “才不信。”青岚已经敢嗔薛白了,道:“待我……那日,灌你一杯酒,看你醉不醉。” “哪日?灌我什么酒?” “不与郎君说,反正我到时回杜宅,郎君过来接我……” 说的其实是纳妾的一些礼仪,青岚身兼多职,忙着布置新房安排流程,倒像是自己将自己纳进来。 薛白看她勤劳又害羞的样子,正觉有趣,忽听到通传。 “郎君,有客求见,自称是元载、王韫秀。” “我去见见。” 薛白离开了一会,却是又转回来了。 青岚正往铜镜上贴花钿,听得动作不由道:“郎君怎么回来了?” “有桩事告诉你,可记得当日骗我们去活埋的那宦官李静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