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280节 (第1/2页)
纸坊之后,便是一座刊印坊,有木匠们正抱着梨木,一刀一刀地雕刻着,用于印书。 雕版印刷是当世已有的工艺,只是暂时还没大规模地盛行,想必随着竹纸的推广,也能更快地普及开来。 薛白倒是想试试活字印刷,但从成本与必要性上而言,眼下还不算太需要。比如他们如今在刊印的便是给贫寒士子备考看的集注,也就是前人对科举经文的见解、注释。 这是世家子弟之所以超越寒门的一大关键,那么,当大量的集注书籍发到寒门举子手上,他们将一点点缩小差距,有望在科场出头,杨党图谋的就是这样一股政治声望。 但杨銛若是太过聪明,他就不会这么做。以他的身份,很容易觉得没必要冒大风险去赢这种未来的声望,觉得薛白包藏祸心……依常理确实是这样,毕竟人都不能预知后事。 好在杨銛不聪明,而元载野心勃勃,杜有邻亲近薛白,推动着杨党走上这条疯狂的道路。 “凡表态愿为我们效力的,这些集注都能发。”元载指着正在刊印的书籍,眼神颇有锐气,又道:“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一部分寒门士子文章更进一步,哪怕春闱不能登科,对我们的名声却很有利。” 薛白拿起一本印好的《礼句章句义进》翻了翻,道:“依我之意,这一科还是得让三五个寒门举子高中,方显国舅的实力。” 元载道:“至多三个,科举终究是操纵在哥奴手中。” 杜有邻道:“杨钊既要任御史中丞,也该做些事了。” “此事我们与国舅商量吧。”元载微微踟躇,对让杨钊出力不太有把握,道:“此事上,还得与右相府达成默契才行。” “他能与我们达成默契?”杜有邻颇为怀疑,“那可是‘野无遗贤’的哥奴。” 元载道:“我考虑过,野无遗贤,哥奴顾忌的是寒门举子呈上指斥时弊的策问、草野之士泄漏当时之机。而非他刻意要打压寒门,他嫉贤妒能,更怕有才学、名望之士。 若能用孤寒士人取代世家子弟的名额,他当愿意看到。” 杜有邻皱眉道:“若要哥奴让出几个名额,我们又要给出什么条件?” “此事,让杨钊先去试探如何?”元载向薛白问道。 薛白点点头,权力场上化敌为友不丢脸。 “可以,但不必急在一时,待国舅之后又在哪件事上触动了哥奴的利益之时再谈。” “薛郎考虑得周到。”元载笑道,“可是已有了想提携的士子?” “高适,高三十五,元兄可听说过。” 元载竟还真听说过高适,有些为难,沉吟片刻,问道:“引荐给丈人如何?” “不急,先试试科场吧。” “哈。”元载一听便笑了,道:“那我与薛郎打个赌?” “不赌。” “好吧,那薛郎打算如何帮高三十五中榜啊?” 薛白已有了大概的计划,道:“首先,不能将他引见给王将军。” 这般一句废话,元载听了却是恍然大悟,抚掌道:“原来如此,好在你没有与我打赌。” 时至冬月,已有一部分乡贡随着地方押解的税赋到了长安,青楼酒肆里又多了文士聚会抨击时事的声音。 大雪没有掩盖长安的繁盛。 而在春闱之前,朝廷还有两桩大事,一则灭了小勃律国的高仙芝将回京献俘,二则在陇右战功赫赫的哥舒翰、安思顺也要回朝述职。 他们都是胡人,更是大唐的将军,还是天宝六载最闪耀的几颗将星。 薛白其实有些好奇,如今李林甫举荐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那等哥舒翰回朝面对王忠嗣、李林甫之时会如何自处。 而他能为高适指的上进之路也简单,即结识哥舒翰。 科举终究操纵于李林甫之手,那高适要中榜,必然需有李林甫的好感,而李林甫青睐之人当中,哥舒翰是最有可能赏识高适的。 据他所知,哥舒翰也该快回长安了。 这日,薛白带着高适到青门酒肆饮酒,说是带他认识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我也不知高兄是否已经识得,高兄好友之中,可有人是天宝三载及第,且在家族兄弟中排行二十七?” “岑二十七?”高适当即便笑,“王大兄昌龄、杜子美与他亦是好友,开元末,王大兄便与我说过这位小友;天宝三载,我与太白、子美漫游梁宋,便听说他年纪轻轻中了进士,年少杰出,我当向他讨教……” “你二人必定会成为知己。”薛白笃定道。 高适道:“王大兄、杜子美皆如此说。” “薛郎!” 说话间,岑参已步入酒楼。 薛白抬手打了招呼,心想今日竞能亲自引见“高岑”相识,平平常常的场景,往后只怕是诗坛中的佳话,当让他们留下诗作才行。 “薛郎难得邀我饮酒。” “为你引见一位知己,与你一样都是对边事十分了解……” 此时,酒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