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29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293节 (第2/2页)

是看阿兄家里没势力……

    这道理不一定对,颜真卿却是神色一动,抚须思忖,未了,忽然推门而去。

    “清臣今日难得过来,可是为科场一事?”

    “趋庭兄也听说了?

    “薛白也是我的学生。”郑虔叹息道:“听闻了今科诗题,我便知他考场犯还得了状元。近日颇为担心,使人去薛宅问,却无消息,不知结果如何了?

    颜真卿想看看世人眼里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并不提前全盘托出,反而先问道:“趋庭兄如何看待?

    “觉得奇怪。”郑虔道:“几乎是圣人钦点的状元,崔公却为何故意刁难?”

    “许是看不上薛白?”颜真卿道:“如李太白,虽才华惊世,终究是商人之子,不得科举仕途,蹉跎半生。薛白出身亦差,故而钻营于权贵门下,与面首、商人、优伶无异,诸公自是不愿点他。趋庭兄认为这推测合理吗?

    郑虔叹息,起身,抱着一捆纸张,摊开铺在桌上,指着问道:“想必与此亦有关?

    “不错。”

    “果然,此事是诸公对薛白的打压了。”郑虔道,“我愿向圣人禀明。”

    “不可,此事还有隐情。”颜真卿正色道:“薛白之所以有如此遭遇,根由在欺又是一番长谈。

    郑虔对薛白的身世并不讶异,他早都猜到薛白不是薛灵之子。若一个赌徒欠债躲起来,哪有听说儿子声名鹊起了还不回来的道理?

    无非因为这是圣人点的佳话,所有人都故作相信罢了。

    “崔公是因薛白欺君了,才出手惩治他?”

    “若是如此,那状元头衔必定是保不住了,连想法也不该有。不知分寸实为取死之道。”颜真卿道:“故而我说去陇右一年,避一避。”

    他话锋一转,却是道:“但今日我去见这竖子,他却说若是连圣人许诺的状元都能丢了,岂非人人可欺他。”

    郑虔道:“清臣有话不妨直说,但凡能帮他,我绝不推脱。”

    “我就是在想,崔公以这等手段针对他,真是因他欺君了?还是因为我这徒弟不成器,不仅是面首、商人、优伶,还是贱奴,偏得到的东西又太多。”

    这话有些隐晦,但郑虔听懂了。

    同样的手段,目的不同,事情的本质就完全不同。

    他倾身过去,问道:“如何做?”

    颜真卿道:“得先看看他的卷子,若卷子不好,一切便不必谈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郑虔道:“我有一从弟在礼部任主簿,正是春闱阅卷官之一,我请他拿出薛白之卷子……当给诸公一览。”

    “辛苦趋庭兄了。”

    “不辛苦。”郑虔起身,笑道:“薛白曾不惜犯险救过我一命,能为他做些小事,幸哉。

    这日,先往礼部赶了一趟。

    出来时,颜真卿神色便有些不同。

    “不愧是清臣教出的弟子啊。”郑虔道:“文采不算上佳,工整到无可挑剔。”

    “他也是趋庭兄的弟子。”颜真卿道:“字迹还是稍差了些,笔力功底不足。”

    “严苛了,严苛了。

    回到家中,颜真卿已不再犹豫,磨了墨水,摊开一卷长长的竹纸,提笔蘸墨,奋笔疾书。

    感天宝七载春闱取士与礼部崔公书。”

    “二月十八,宣义郎、监察御史颜真卿,谨奉书尚书阁下。”

    “侧闻士之显扬当世者,必得先贤宿望为之荐也;士之垂范后世者,必晚学后进为之承也,此诚千百载乃一相遇哉。阁下望重四海,方正务实,不随俗流,薛白微贱而抱不世之才,得获礼于门下,乃阁下志存于杜稷,抡才而报君王,开古之先河也。仆深感于此,试论国家取士之道……

    “白幼时失怙,少时失忆,身若浮萍,蒙崔公不弃,擢为状魁,感激涕零……

    毛笔在纸上挥洒着,薛白听得门外传来脚步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转头看去,见进来的是达奚珣,眼神里遂泛起警惕之意来。

    “薛郎有礼了。”达奚珣却是笑脸相向,“这是在写什么?”

    “崔公点我为状元,我得感激他。”

    “不必,不必。”达奚珣抬手,道:“礼部这班房真是太简陋了,薛郎这就请吧。”

    “去何处?

    “唉,崔翘老而糊涂,出错了题,又误点了你为状元,已经上表请求罢黜你的状元了。

    “是吗?崔公与我说好再核查几日,如何变卦了?”

    达奚珣上前,小声道:“薛郎糊涂,还想成状元不成?我都听说了,你竟让崔翘、张填容你慢慢考虑?当自己是谁?取死之道啊。再晚一步,圣人见你如此不识好歹,一道旨意下来,谁都保不了你。还是相府十七娘苦苦哀求右相,右相这才肯出面。这就走吧,事情都过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