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12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1222节 (第2/2页)

他早就跃跃欲试,想鼓捣些新菜了。

    让厨娘杀了一只鸡,洗了些土豆,杜五郎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把那辣椒也切些来吧。”

    这些菜他也是第一次做,可脑海里却总能回想起年轻时与薛白闲聊的场景。

    很快,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锅里腾起一阵白烟,呛得在外面等的年轻人连连咳嗽。

    李祚却很开心。

    少陵原杜宅,是他如同牢笼的东宫生活之外最放松的地方,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如普通人一样说笑,闻烟火气。

    不一会儿,菜便好了。

    不多时,菜肴做好端了上来,众人也不分尊卑长幼男女,在一张圆桌边围坐下来吃饭。

    自从薛白走向了权力巅峰,他过往的一些习惯与观念反而在杜五郎这里保留了下来。

    “这真的能吃吗?我不会也冒烟吧?”

    杜菁看着那盘香喷喷的土豆烧鸡,眼睛里透出了警惕之色。

    但她却是众人中第一个伸筷子夹了土豆的人。

    吹了两口气,把那裹着汤汁的金黄土豆放入口中一嚼,她眉毛一挑,显出了讶然之色。

    “好吃吗?”

    杜五郎不急着尝,而是等着女儿的反应,微有些紧张。

    只见杜菁用力点点头,非常肯定地道:“好吃!”

    杜五郎这才浮现出了笑意。

    这天他心情好,待到夜里,旁人散去,李祚说想请教他一些学业上的问题,他也答应下来,还难得拿出一瓶酒来,打算与李祚对酌几杯。

    “你酒量如何?莫不是与陛下一般?”

    李祚道:“也就是酒量,我比父皇略胜一筹。”

    他这话听着像是谦虚之言,待两杯下肚之后,他脸上泛起红晕,人也微微摇晃起来,杜五郎便知他说的是实话。

    此时不让李祚再喝已经晚了,杜五郎还想把酒收走,李祚却是把酒壶夺过来,自酌了一杯,双手捧着敬向杜五郎。

    “叔父,此事本该由父皇与你提,但男儿大丈夫……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李祚说话已有点大舌头,但眼神中却也带着清醒与坚定。

    “请杜叔父同意将阿苽姐许配给我!”

    “你喝醉了。”

    “没醉。”李祚愈发坚定。

    杜五郎抚须不已,暗忖果然不该与这小子走得太近。

    他是不情愿嫁女到东宫的,杜家已经在这方面栽了两次大跟头,对这等富贵避之唯恐不及。

    可只悔当年没搬家到更远之地。

    思来想去,他计上心来,长叹一声,拍着李祚的肩,道:“我找人算过一卦,杜家出不了皇后嫔妃,如此,你还敢娶阿苽吗?”

    第633章 满唐华彩

    正兴十六年,时任秘书监、集贤院学士报刊院使的王昌龄上表致仕。

    这年他高寿七十又九,自觉小半辈子埋首纸墨,而今天下文风愈昌,不该再由他这个眼昏脑沉的老头子继续主理报纸,想卸任回年少时学道的嵩山看一看。

    暮春三月,太子李祚以弟子之礼为王昌龄牵马执缰,相送至灞陵。

    李祚的老师众多,王昌龄虽只教他诗赋,但师徒间感情甚深。

    眼看李祚依依不舍,王昌龄笑道:“殿下肩负重任,不可作小儿女情态。临别之前,老臣尚有一礼相赠殿下。”

    “老师,是什么?”

    “过些时日殿下自知。”

    说罢,王昌龄拂去一身的世俗尘土,登上马车,沿着宽阔平坦的直道,向着朝阳而去。

    ***

    与此同时,少陵原,杜宅。

    杜五郎敲门走进书房,只见杜有邻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捏着一支铅笔在写着什么。

    “阿爷又在写集注吗?”

    “这次著的是王昌龄集。”杜有邻道。

    杜五郎不由担心道:“阿爷还是量力而行,莫得罪了王公。”

    这话虽不甚恭孝,但不少文人确实是嫌他阿爷诗才平庸,只是运气好才位居宰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