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5节 (第2/2页)
街追着打,真可谓是狼狈至极。 沈今鸾想起来就想笑,点点头应和道: “嬷嬷打人很疼的吧,我九岁后就没挨过了。” “疼的。”他眉间微动,望着她道,“但也没有多疼。” 那时候年少轻狂,行事出格,全凭心意。 想要见一个人,便不管不顾。 可中元节,她明明怕得要一夜开着灯才能入睡,却也还是怕他被打,闭着眼追了一整条街。最后被嬷嬷拎回去的时候,还拼命朝暗处的他摆手,让他快走,可别再被发现了。 想起那场景,顾昔潮低着头,扯动嘴角,笑了笑。 看着一缕笑意涌上他沉黑的眉眼,沈今鸾一怔,垂下了眼。 顾昔潮不笑的时候,整个人老成阴郁,加之鬓边那一缕白发,让人忘记他还是如此年轻。 可笑起来,他好似还是十年前,那个会趴在墙头招手,唤她出门玩耍的少年。 十多年之后,异族蛮荒之地,找不到出路的坟地,尽是不可知的杀机。她倚靠在他身旁,却说起了针锋相对的十年里,从不曾谈及的旧事,一人一鬼相依为命。 沈今鸾揉了揉眼,好像眼睛里飞进沙子了,酸涩得很。 这一处古墓群地处半坡,群木环绕,地表偶见风化,露出胡杨制成的棺木。自大魏人入主中原,游牧的羌人自北向南徙居北疆,历经数年汉化,丧葬之俗从汉,以棺木下葬,所葬之地立有石刻作为墓碑,刻记人名和生卒之年。 羌人视死生之事为大,哪怕活着不曾留下只字片语,死后也会为同族之人埋葬立碑。 石刻风剥雨蚀,羌文字迹漫漶不清。顾昔潮一座一座地找寻,始终不见分毫刻有“弥丽娜”的墓碑。 无尽黑暗里,沈今鸾躲在氅衣里,看着男人沿着尸骨铺就得路信步而往,寒风吹透红袍。 “我、歇息片刻。” 顾昔潮立住,声音掺了点寒风,有些发颤。 她抬眸看过去,他背倚身旁一块墓碑,扯下浸湿的绷带,抓了一把地上的草木灰,按在伤口上。 是臂上的旧伤又裂开了,包扎的绷带又溢出了乌血,绛红一片。 覆在氅衣里的沈今鸾心中一动,纸人袖中那一颗药丸开始滚来滚去,最终任由它滚入氅衣的暗袋里。 “若是害怕,躲我身后。” 似是察觉到她的动静,男人垂眸,面容沉毅,声音柔和。 沈今鸾抬眼望去,坟地的尽头,沉沉地立着一处大帐。遥遥望去,竟像是坟地里最是庞然的墓碑,陡然出现在夜幕之下。 那帐子支离破碎,摇摇欲坠,不知有多少年头无人居住了。 顾昔潮伸出手,想要掀开帘门之时,里头涌起一阵风,帘门自然地吹开了,如同邀约。 入帐后举目四望,这个大帐像是大开喜宴之所,头顶有两座数十枝一圈的烛台,两排胡桌上还有倾倒的酒盏,发黑的银器,蒙尘的毡毯。 仿佛可见昔日数百支烛火熊熊燃烧,数百人觥筹交错的盛景。 只是流光溢彩的珠帘而今结满蛛网。密密匝匝的蛛丝在半空中蜿蜒而去,在尽头处连成一片,牢牢地缚住了一整块东西。 那里,有一道巨大的帘幕高悬蛛网之中,庞然的阴影笼罩了整座帐子。 火光凑近了看,才见那帘幕透着暗红色,不知是原本装饰的喜绸,还是溅起大片干涸的血污。 帐子在黑暗中看起来一望无际,不时有腐烂腥恶的气息迎面而来。 脚下也尽是密密麻麻的白骨。 “门外的尸骨,有些年头了。里面的这些,有些死了不足一月。” 帘幕被风鼓动,如水波一般荡开。翻涌的幕布之间,竟隐隐浮现出一具身躯的轮廓来,从头到脚,突然动了起来。像是有人被困在帘幕背后不断挣扎的映像。 既像是一场喜宴,又像是一处祭奠。 身侧忽涌起一阵狂风,帐子之间静止的银饰骤然发出剧烈相撞的“叮叮”声,连绵成片,越来越密集。 蛛网陡然断裂飘散,帘幕背后的黑雾席卷而来,一瞬间淹没了火折子微弱的光。 顾昔潮侧身回避,一道光亮闪烁一下,落在地上。原来是他身动之时,革带里阿伊勃的抹额掉落在地。 抹额上珍珠的光湮没在深不见底的黑暗里,如同一点星子虚弱地亮着。 周遭银饰的撞击声却在这时静了下来,帘幕也停止了翻涌,风平浪静。顷刻间一点声息都无。 顾昔潮拾起了抹额,握在手心。 “叮铃,叮铃——” 死寂之中,蓦然响起细碎却清脆的声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