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节 (第2/2页)
奏本打开,对着犹疑不定的陇山卫将士,念道: “顾大将军,自称罪臣,上奏言明,淳平十九年,云州陷落,北疆军兵败,全是他一人之过。” “当年他是陇山卫领兵主将,却为了一己私欲,背弃沈顾两家,未曾驰援沈氏的北疆军和顾辞山,以致于北疆军在云州全军覆没。” “北疆军并未叛国。有罪之人,唯他一人尔。” “他战死后,朕便下诏,为沈氏平反。” 君王金口玉言,一字一句,如同敲打进她的三魂七魄里。 沈今鸾的魂魄在夜风中颤抖不止。 她已全然明白了。 元泓为何忽然为北疆军平反? 因为,他这一步棋,内除功臣,外收兵权,一石二鸟。 顾昔潮夺取云州的赫赫战功,功高震主,怎会为君王所容。当年北疆军的罪名,安在他身上,正好抹杀一切军功,顺理成章收回陇山卫的兵权。 元泓来北疆,不是为了督战,是为了顾家的兵权,布局多年,开始收网了。 而顾昔潮,他在出征前已向元泓呈上了认罪的奏本,用自己的身后名,换得皇帝为北疆军的平反。 最后一块碎片拼凑起来,顾昔潮所有的谋划终于展露在眼前。 沈今鸾闭了闭眼。无尽的悲哀像是一张巨大的网,将她束缚其中。 顾昔潮不忍顾辞山的名誉有损一丝一毫,也不愿沈氏和她含冤一世。 唯有他,不是顾家的血脉,由他一人担下所有骂名和罪责,既摘除了顾家的罪孽,也保全了沈氏忠烈之名。 只能这样两全。 这个顾九啊,又痴又傻又疯。 他连自己的死都算计进去了。 沈今鸾做了鬼,早就没有眼泪,可周身像是被无边无际的泪海灌涌,一片咸涩的酸楚,铺天盖地,将她一点一点淹没。 柜中藏了十年的春山桃也好,她寻不到他供奉的香火也罢。她都已无心去计较去证实了。 这个傻子顾九,数十年的心意,昭然明了,皎如日月。 官驿里一丛丛的火杖点亮了她清光熠熠的眸子,模糊了她的视线。 沈今鸾抿紧了发颤的唇,哭着哭着笑了,笑着笑着又无声地哭。 今时今日,她唯有一念。 不顾一切地去救他。 …… 夜里静悄悄,春雨的积水自屋檐漏下,滴滴答答。 贺三郎蹲守在驿站羌人的屋外。 另外几名陇山卫絮絮私语声从一旁传来,落入他的耳中,一字一句皆是北疆军的冤案。 他听到了可喜的消息,京都那些人终于要为北疆军平反了。 他神情似喜似悲,更有几分焦躁,倏然从地上站起。 这几日,这群官差在朔州城中四处搜寻,就是在找他的下落。所幸十一娘一早就让他藏身陇山卫中,才一时还未被他们发觉。 这群官差身份不明,行事凶狠,姑母还被他们扣押着,他必须小心隐藏身份。 正在此时,一阵阴风在他面前飘过,引去了一处墙角僻静之地。 贺三郎疾步追了过去。 “十一娘,出什么事了?这些官差,到底是什么人?”贺三郎忐忑地问,欲言又止。 这几日她都没来找他,如此急切现身,定是有要事。 “难道,他们发现我了?” 沈今鸾摇摇头,看着他迟疑的眼眸,指着不远处的黑暗里,唯一那一间灯火通明的房屋,道: “这屋里头的,是当今天子。” 贺三郎瞪大了眼,满目惊愕。 沈今鸾面无波澜,好似屋内之人只是过路的陌生人。 她看着僵立的少年,平静地道: “我要你面见天子,为我借兵救人。” 她只是一缕孤魂,所有的北疆军都参与了云州此战,她的身边只有贺三郎一人。 若要救顾昔潮,她只能算计元泓,让他出兵刺荆岭。 而能让元泓中计的,唯有贺三郎的下落。 元泓以为,贺三郎是此次重查沈氏旧案的始作俑者。甚至不惜挟持了贺家姑母,也要找到贺三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