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4节 (第1/2页)
一片肃穆的静默,数面军旗猎猎翻涌。 满街百姓无不动容,悲欣交集,一排又一排跪下去,以国士之礼迎接大将军回朝。 顾昔潮神容平静,走马而过。穿过人潮的时候,他微微仰首,望向无尽的天际处。 大哥,你看见了吗。 云州终于平定,百姓重回故国,十五年间颠沛流离的亡魂,也都能魂兮归来,叶落归根。 在马上的大将军遥望苍穹的时候,身后的人群里,一道纤柔的身影掩在人潮里,跟着队伍缓步而行。 盖得严严实实的兜帽下,女子悠远的目光也望向这一座胸围的皇城。 生死阔别十年,她又回到了这里。 心境已全然不同。 虽然二嫁的夫君是无所不能的大将军,沈家十一娘可不是只会在家望夫成石的娇妻。 她的生死,要由自己一手掌握。 她想知道,当年自己究竟是怎么死的。 女子跟着贺毅和贺芸娘一众贺家人,走向街边一名由数名侍女簇拥的缎衫襦裙的女子。 “姑母,侄儿,侄女回来了。” 上一回北疆相见,贺慧月没能和侄儿相认,这一回翘首以盼,当街重逢,姑侄三人抱头痛哭。 寒暄过后,贺慧月看到一女子不声不响立在三郎身后,不由问道: “这位是?” “慧月姐姐,十年不见,你可好?”女子在僻静处摘下兜帽。 当年艳绝京城的容貌一点一点露了出来,笑颜宛然。 贺慧月瞪大了双眸,面色一变,几乎站不住,要当街朝她跪下。 一只柔腻却有力的素手稳稳地扶住了她。 “烦请姐姐帮忙,今夜带我入宫。” 女子笑语盈盈,不失昔年睥睨朝野的威仪。 …… 穿过一重重的宫门,来到禁中前,顾昔潮飞身下马,取下佩刀交给戍守宫门的禁军。 “宣,大将军觐见!——” 今日的朝会刚结束,丹陛玉阶上,穿着朱紫朝服的百官正在如潮水一般退下, 在朝臣诸般复杂的目光下,顾昔潮孤身一人,逆着人流,提袍而上。 下朝后,皇帝一直在偏殿。 御前内侍陈笃传唤他时,已近晌午。 顾昔潮步入殿中,听到一阵咳嗽声从中传来。 初夏时节,殿内还烧着地龙,颇有几分燥意。 殿内昏暗,鎏金兽首铜香炉喷吐出一股异常浓烈的龙涎香,烟气映出朦胧的两道人影。 一道纤细素白的身影立在金丝屏风旁,发髻高耸,不着珠翠,手捧白玉碗,犹如瓷像一般一动不动,向着御座上专心批阅奏章的男人。 听到脚步声,皇帝从堆叠的奏章中抬起头,看到了拐进殿门的威武男人。他向身旁静立许久的女子挥挥手,道: “你先退下吧。” “朕和大将军十年未见,要单独一叙。” “陛下记得按时喝药。臣妾告退。” 那素白的身影举止端容,放下了药碗,拢起的长袖如流水泻下,向皇帝福身行礼,慢慢退了下去。 顾昔潮入内,与那故人错身之际,他与那素衫女子对视一眼: “大将军。” “贵妃娘娘。” 互道一声后,各自离去。 御案前,陈笃递上锦帕,元泓以帕拭了拭唇角的药液,掀起眼皮,似笑非笑: “朕没想到,大将军会只身入京。” 顾昔潮迎着皇帝冰寒的目光,坦荡地道: “臣经略北疆十年,今朝云州收复,回京述职,面见天子,理所应当。” 语罢,他从怀袖中取出云州舆图。陈笃小步上前从他手上接过,递上御案。 元泓展开舆图粗粗一看,“啪”一声合拢,掷于案上。 “顾将军倒是会笼络人心。” 大将军归朝,皇帝虽未亲至,已将城中情景了解得一清二楚。知他此行做得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错来。 “朕在京中忙于平叛之事,不过是朕派人放出来去的假消息。你若是真带大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