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章 (第1/2页)
“我一定会好好教养他,定不让陛下失望。” 依着自己一直表现出的谨慎小心,宜真郑重道。 “记住,这件事,谁也不许泄露,若有差池——”陛下顿了顿。 “朕要你生不如死。” 宜真身子一颤,立即行大礼,拜伏而下。 “是,我一定谨慎行事,绝不会再有他人知道今日之事。” “起来吧。”皇帝垂眸看着她。 经过之前秘卫一番暗查,从那孩子身边那个嬷嬷处证实,那个孩子并非宋家那通房亲生,而且还在那孩子身上找到了之前被送走时留下的印记,几相验证,可以确定这的确就是那个孩子。 他的儿子们都长大了,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若贸然将那个孩子接回来,只怕是祸非福。如此一来,养在襄台伯府,倒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注意,加之有宜真在,以她的品性才智,也能好好教导,不怕那孩子被养废。 只是可惜,之前那一面之缘,他没有看到他的模样。 皇帝心中不由惋惜。 皇帝之后又是一番殷殷叮嘱,宜真默默听着,心下暗叹。 到底是亲生的孙儿,便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也会有这样啰嗦的一面。 “去吧,封赏你的旨意很快就会颁下。” 末了皇帝道。 宜真这才得以退下。 这样封赏的旨意,自然是在襄台伯府领最好。 宜真又去见过皇后请辞,等对上皇后眼底的喜色和看向她时隐约的期盼,她便清楚,皇后已经知道了宋庸的事情。 皇后拉住她,闲说了几句话,欲言又止,最后到底没问出来。 宜真垂眸,只装作不知。 皇后最后叮嘱了她一番,便让她出宫去了。 这个时候,距离上元,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时间进入二月,南方的春天已经早早到来,柳绿桃红,万物复苏。 宜真坐着马车缓缓穿过街市,看着外面种种,行人已经换上春裳,竟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她一路回到襄台伯府,下了马车,看着眼前府门上的牌匾,迈步进府。 宋简之一如既往候在门内,宜真看去,目光一扫,就看到站在他侧后方的宋庸。 他穿着银白色的袍子,这种颜色尤其挑人,稍有不慎就会衬的人皮肤暗淡,气色不佳,可半个月不见,宋庸的礼仪眼见着更好了些,皮肤一如既往的冷白,在这身袍子的衬托下,贵气更显。 宜真对看着她的宋庸笑了笑,收回目光时,余光扫了眼身边的嬷嬷。 这是她出宫时,帝后亲赐,一道赐下的还有好些宫人。别的不需要在意,只这位姓高的嬷嬷,得陛下叮嘱,可以信重。 高嬷嬷面庞圆润,眉眼沁着笑意,身量稍高,看起来和气十足,给人一种极好相处的感觉。 她笑着打量了一圈眼前的宋家人,但主要注意力,全都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