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节 点将 (第3/4页)
了。 另一个师,第二师师长李修身离开后,他的部队则由李汝炯担任。李如炯云南丽江人,1899年出生,1923年从云南陆军大学毕业进入军队,从炮兵做起,一步步爬了上来,不过此时他能被提任为师长,也是一次破格提拔,因为他此时还只是一个旅长而已。 李如炯运气很好,1922年赵泽勇改组讲武堂,所有的旧教官统统离开了军校,而赵泽勇聘请了更加专业的德国教官,而此时李如炯才刚刚进入军校学习了半年,便成了第一批德国教官培养出来的士官。此后是平步青云,一到军队就受到了上级军官的照拂,从炮兵排长做起,半年就升一级,之后是炮兵连长、营长,一直做到了团长。接着代理了旅长职务,代理旅长也才紧紧半个月后,就接到了胜任师长的通知,因为他们师好几个旅长都被调到了总参谋部,他这个代理旅长已经算是老资历的军官了。 李如炯的事情,赵泽勇是很清楚的,这种火箭调动也是他本人刻意为之的。在赵泽勇看来,德国人培养出的军官才是自己的嫡系,以前的讲武堂士官全都跟孙中山跑了。所以他对这些人很器重,李如炯只是一个典型。因为联省军中炮兵军官本来就不多,他才能火箭般的蹿升,其实大部分的陆大士官生还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尽管已经很快了,但是目前普遍的职务大都在团级上下。 联省真正主流的高级军官,其实还是那些从军中爬起,后来经过陆军大学几次短训的军人出身的军官。比如顶替了赵丰的唐宇纵,相比李如炯有赵泽勇赏识火线飞升,唐宇纵的运气就差多了。 他1919年云南讲武堂毕业。进入了唐继尧旧军队,经历了一段军旅生涯后,去日本留学了,先在日本帝国大学学习财经。之后转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步兵科学习,等他毕业的时候,云南的天下已经变了。经过再三考虑,唐宇纵还是选择进入了赵泽勇治下的联省军。 但是由于他是云南会泽人。是唐继尧的老乡,一开始紧紧在参谋部任职,被压制了大半年时间。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驻川军剿匪中,他调配后勤物资做的井井有条,被赵丰推荐到了云南陆军大学参加了几个短训班,之后又由于唐继尧于去年冬郁郁而终,唐宇纵才获得了赵泽勇的信任。这次演习中他以旅参谋的身份参与也露了一小手,之后演习结束后,赵丰转调参谋部,赵泽勇就大胆提拔了唐宇纵为师长。 “还是太年轻啊。” 看着自己和胡万一起拟定的这一批新的军官名单和他们的档案信息,赵泽勇认为忠心是没有问题了,可是这军事经验的欠缺不能不让人担忧。唐宇纵虽然有军旅经验,也有深厚的科班背景,可是毕竟时间太短了,讲武堂毕业后,他只在军中待了小半年,从日本回来已经1925年了,真正的作战经验也只有一年多时间,还只是剿匪。相比李如炯还算好的了,起码也在军中摸爬滚打了两年多了。 但是调离老军官是一条既定政策,利用这次北伐将部队中一大批的老军官调走,打乱军中的裙带关系,这是胡万建议的,也是赵泽勇早就想做的事情,可是这势必造成部队经验不足。要是最早那批赵泽勇培养出来的士官生都留在部队,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是那批人现在一个个的在军中任职几乎都有十年了,在把他们留在军队中有些不妥,还不如像眼前这样,一股脑都送到总参谋部来的省心。 “没有经验就慢慢积累吧,反正这北伐也就那么回事,蒋价石的黄埔系不也就是一两年军事经验的学生军吗。只要经过了真正的战斗,经过了北伐的洗礼,也就都成熟起来了。” 赵泽勇叹道。自己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啊。尽管已经办理军校三年了,可是真正毕业的士官生也就一届,其他都是军队现役军官在军校中回炉接受再教育培养出来的。对这些在军中爬起来,跟老上级保持了千丝万缕关系的军官,赵泽勇始终有些不放心,因此更愿意提拔那些清清白白自始至终由德国人培养出来的专业军官。如果再给赵泽勇十年时间,眼前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不过趁着眼前这个机会调走一批老军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赵泽勇可是知道的,当历史上的北伐成功后,那可是捧起了一大群新军阀的,别说原本的地方武装,就是蒋价石的中央军嫡系里,也是派系林立。赵泽勇可不希望看到联省军也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把这些隐患都排除掉是绝对必须的,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