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月圆_第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节 (第4/4页)

说,不用坐火车去敦煌,原先搞错了,敦煌就在西安边上,杭柳梅只需要坐公交车就能到,每个月还能回家探亲两天,她又高兴得找不着北了……

    整晚都睡得不安稳,天才麻麻亮杭柳梅就自然醒了,外面蓝蒙蒙静悄悄的,杭柳梅浑身酸痛,一摸身边是空的,外婆不知道去哪了。她应该起床有一段时间了,被子筒里都是冷的。

    杭柳梅起来穿好衣服,一边编着麻花辫一边走出去找外婆。出了卧房往吃饭的地方去,一眼就看见餐桌边坐着一个瘦小的身影,一动也不动,就那么静静地待着。

    杭柳梅没有害怕,她认出那就是外婆,外婆的短头发还是她新给修的,剪得干净利索,家里就属她爱打扮,她走了以后谁给外婆剪头发呢?这么想着,杭柳梅又流泪了,眼睛蛰得难受。

    外婆听到动静,手扶着凳子背转过来叫她:“小梅?你起来了?”

    “嗯,起来了。婆你几点起来的,这么早在这做什么,离我出发还早呢。”

    外婆理了理耳边的头发,不好意思地笑了两声。手慢慢地从椅子背上放下交叠放在膝盖上 ,将银手镯碰出叮当声响。

    杭柳梅听到外婆说:“我怕你不叫醒我就走了,我就在这等你。想给你们做饭,又怕把你们吵醒,你路上累,你再睡会吧。”

    杭柳梅不敢说话了,她此刻开口一定会被外婆听出来哭腔,于是飞快地说了句我去洗脸,就转身跑进院子里。被热水浸得发烫的毛巾一捂到脸上,杭柳梅就任由自己哭了出来。

    没过多久妈妈和姐姐就也起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地生火做饭。

    陕西的风俗是“送行饺子接风面”,因此早早就定下这顿要给杭柳梅包饺子。妈妈揉面,外婆擀皮,柳梅和柳竹来包。本来要做韭菜鸡蛋馅,怕杭柳梅在路上不好消化,便改成了猪肉茴香和牛肉韭黄,一顿早餐就花掉了家里大半个月的伙食费。

    昨晚没有睡好,早上也没什么胃口,杭柳梅对着一桌子荤腥提不起劲。这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以往一上桌就会被姊妹俩抢夺一番,宁可烫到了不能吃少了。要是分到最后敢多余出来一个,必然会引发一场辩论,最后由外婆来吃,两人才不会互扯头花。

    但是今天一家子都吃得意兴阑珊。柳竹擅长做饭,饺子包得元宝似的皮薄馅大。柳梅上面有外婆、妈妈和姐姐,干活总偷懒,到今天也没学好包饺子,出自她手的饺子都又扁又塌,不如做锅贴。

    但其他三个人都抢着吃柳梅包的锅贴,然后把柳竹包的元宝全夹到柳梅碗里。

    杭柳梅一只饺子咬了三口都嚼不完,硬撑着吃了十几个,就再也吃不下了。

    “吃不下就不吃了,别撑着,到时候晕车容易吐。你再去检查检查有没有什么漏下的,然后就把包往自行车上绑吧,咱们宁可早到在火车站等着,也千万别迟了。”妈妈麻利地收拾碗筷,催促大家各司其职。

    大包小包出了家门,外婆拉着杭柳梅的手告别:“小梅,外婆不去送你了,你一到地方记得写信报平安,我让你姐姐念给我,路上注意安全……”

    相似的话总是说不完的,外婆说着说着眼里就噙了泪,妈妈见状推她们出门。

    妈妈一个人骑一辆,车后座绑着杭柳梅的行李,姐姐载着她骑另一辆。三个人推着车还没走出几米,后面传来外婆的呼喊声:“小梅!小梅!”

    杭柳梅回头,是瘦小的外婆在小步跑着追她们,手上举着杭柳梅爱读的古诗集:“你的书别忘了拿。”

    “妈,去了哪还顾得上看闲书,你不要再跑了,赶快回去吧。”妈妈扶住外婆。

    杭柳梅接过书,摩挲了片刻还是决定带上,她打开箱子,把书和爸爸寄来的信件们放到一起,小心地合上。

    “走吧,小梅。婆,你回去吧,我们送完小梅就回来。”姐姐已经跨上自行车,杭柳梅小跑两步一跃坐上后座,外婆站在路口和她招手,风吹起外婆花白的头发,她的身影越来越远,杭柳梅不敢再看,低头抹了抹眼睛就抱着姐姐的腰向前望去。

    邻居家的车新补了车胎打了气,稍微一蹬就跑得飞快,妈妈和姐姐都刻意放轻脚底的力气,一个比一个蹬得慢,好在路上走久一些。

    “小梅,人家说敦煌比咱们这更靠北,现在肯定还冷,你去了别着急脱衣服。”

    “小梅,‘拄棍拄个长的,搭伴搭个强的’,去了以后多交朋友,要交良师益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