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月圆_第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节 (第3/4页)

层楼朱红的檐角下悬挂铁马风铃,传来动人心魄的嗡鸣,她感受着莫高窟的召唤,不由自主地向此处靠近。千年间,人们就是这样摩肩接踵,将短短一生刻在石壁之上。

    眼里不知何时含满热泪,怕被笑话,杭柳梅别过脸悄悄抹去。到了地方,谈笑风生的同事们严肃起来,背着纸笔工具钻进不同的洞窟开始工作。

    祁绣春带着杭柳梅攀爬上去:“小杭,这么多窟够你先熟悉一阵,我那边还有没修复完的泥塑,就不陪你看了。反正这里面都是咱们自己人,有事找谁都行,听见了没?别总不好意思说话。”杭柳梅点头,祁绣春背着包风风火火地离开,沿路打了一串招呼。

    杭柳梅的注意力早就在正画画的同事身上了。

    所里规定进窟不能用蜡烛和油灯,更不能像之前来的那位大画家一样将纸覆盖甚至钉在壁画上作画——这是要遭人唾弃的。因此大家临摹全靠不厌其烦地仰头低头,凭眼力抓取造型神韵。

    不仅颜料和纸得省着用,连光都是借来的。有的洞窟浅,光线能直接照进来,稍微深一点的就得把镜子放在洞口折射阳光,还得时不时随着太阳运转调整角度。有时甚至镜子都不够用,就把白纸钉在木版上替代。

    现在这月份,窟里冷得渗人,画一会儿就得搓搓手跺跺脚。但他们痴迷此道,一旦画起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当前的 285 窟是一座西魏时期开凿的洞窟,以“褒衣博带,秀骨清像”闻名。

    一整座洞窟都被画得满满当当。中西异域, 佛道诸教, 各路菩萨、飞天、神怪原本隔着万水千山,却在方寸里相遇。曾经的供养人和画匠在这里寄托信仰,杭柳梅一无所求,只是看到就足够欢喜,神性和人性在一念之间,不分彼此。

    小芳正在临摹东边上方人首蛇胸的伏羲女娲,头几乎仰成九十度,画一会儿就头晕眼花。杭柳梅站在一旁,觉得自己的呼吸声都是种打扰,但一入迷又忍不住凑近。

    “我画得不好,你应该去看贾志鹏画画,连所长都说他是基本功最强的。”小芳笑着劝杭柳梅。

    自从杭柳梅来到研究所,已经不下十次听人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都说他画得好,但却都欲言又止。只有祁绣春透露给她说,贾志鹏在画的时候爱加入自己的想法,总被所长批评,但他不服气也不改正,所以受表扬多,受教育也多。

    贾志鹏在 57 窟画那尊有名的美人菩萨,杭柳梅有些犹豫要不要去观瞻。外面突然嘈杂起来,隐隐约约还有人在大声呼救,杭柳梅和小芳跑出去看怎么回事。

    原来是三个男同事用蜈蚣梯爬到高处临近崖顶的洞窟,人进去了,梯子却掉了,被困在里面束手无措。底下的人挤成一团。

    “让一让!让一让!”几个小伙子扛着木梯冲过来,但梯子太短,根本够不到洞口。

    大家又想出新办法,两个结实小伙一个站在另一个的背上搭成人梯,让上面的人踩着他们的肩膀下来。刚才的梯子好歹是硬的,现在的人可是软的,冬天穿得又厚又笨重,上面的人刚伸下来一只脚,一个没踏稳险些掉下来不说,还差点把接应的人踹下去。

    他们都吓出一身冷汗,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杭柳梅往远跑几米,看那个洞窟距离崖顶也就两三米距离,站到高处大声呼喊让大家都别吵吵。大家闭嘴看向杭柳梅,还有不少人不认识她,在下面小声讨论这个陌生的女孩是谁。

    杭柳梅顾不得他们的议论,红着脸扯着嗓子说:“向下出来太危险,不如几个人去崖顶放下绳梯,让里面的人顺着爬上去,外面的人再拉一把,这样总比现在强。”

    大家说干就干,照她说的合力从上面把人解救出来。被困住的几人还专门跑到杭柳梅面前道谢。

    自此以后,大家都记住了杭柳梅,她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在石窟里穿梭学习也自如起来。

    不到一个月,所长就从兰州回来了,陆续出现的还有在懿德太子墓临摹和考古的前辈们。杭柳梅被正式安排进 285 窟,和小芳一起,不过她是从《五百强盗成佛图》的局部临摹开始。

    线条是壁画的精髓,杭柳梅临摹起来才发现自己的功力远远不足。于是她和自己较上了劲,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只恨太阳走得太快,每天还没怎么画天就黑了。

    她吃饭的时候左手捏着馒头,右手在腿上划拉,好几次啃完了馍却还剩大半碗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