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节 (第2/3页)
天。 接下来的大半日,便是办各种手续,做各种术前检查。 沈宝云平常活动不少,这才一天缺席,好几个群就有人惦记她。有她过去江亚饭店客房部清洁组的同事,有老年大学的同学,还有沪剧沙龙的戏友,一个个地打个视频电话过来赛博探病。都是年纪挺大的老人,讲话大多带着点江浙各地的乡音,问她感觉怎么样,介绍自己骨折的经验,或者告诉她谁谁谁做过这个手术,才几个月已经恢复得很好,没什么要紧。或许也是因为年纪大,那些安慰是淡然的,再聊到谁谁谁身体不好,查出来坏毛病,甚至谁谁谁没有了,同样是淡然的。 到了中午,朱明常送饭过来,手里提一只不锈钢保温桶,一层层打开,米饭,汤,荤素几样小菜,摆满病床上的小桌板。但毕竟做好之后焐了一阵,什么摆盘、色面肯定是没有的,大概算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局促的一顿饭。 丛欣看见其中一格,还是莲藕芡实土鸡炖的汤。 朱明常坐在床边,拆肉给沈宝云吃。沈宝云还要怪他,说:“叫你不要跑来跑去了,医院有订饭的。” 朱明常说:“医院食堂跟我做的比?” 沈宝云说:“嗯,比不过你。” 朱明常说:“你这种话讲得就不真心。” 沈宝云说:“说你好又不行。” 朱明常觉得没劲,不说话了。 沈宝云吃了几口,又道:“晚上少做点,就给欣欣带一份,我手术前面禁食的。” 朱明常点点头,说:“好,我晓得了。” 其实中午也带的太多。下午西餐厨房餐间休息,时为抽空过来了一趟,正好坐在床边把剩下的饭吃了。 结果到了傍晚,朱明常又来了,手里还是提着那只不锈钢保温桶,一层层打开,米饭,汤,荤素几样小菜,照样摆满了病床上的小桌板。 沈宝云怪他:“怎么还是那么多?我又不能吃。” 朱明常说:“一点点没法做。行了,不说了,吃饭吧。” 沈宝云说:“医生讲了我不能吃东西。” 朱明常沉默,静了静才说:“我不晓得自己还能做什么……” 丛欣听得有些难过,赶紧圆场,说:“我要吃的,而且一会儿妈妈和为为妈妈也该到了。” 入夜之后,张茂燕和朱岩的航班相继落地,两人都是从机场打了车过来,直接到医院,正赶上在病房里吃这顿饭。 饭后说了会儿话,她们都说要留下陪床,但还是被丛欣劝了回去休息。到底都是五十七岁的人,又是临时买的机票,加上中途转机,一路十多个小时,几乎没怎么睡过。 她们陪着朱明常走了,病房再次安静下来,只剩下丛欣和沈宝云两个人。 护士过来巡视,挂水,抽血,量血压,见这屋子里一天就没断过人,笑对沈宝云说:“阿婆福气真的好。” 沈宝云也笑,说:“是的呀。” 其实骨科病房里老人不少,像他们这样的也挺常见。 丛欣陪护了一夜又一天,进进出出,难免看到同一层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极个别的才是一个人,有事按铃等着护工。大多都挺热闹,许多亲戚和孩子来探望,鲜花水果摆满床头,椅子都不够坐。 但医院就是这样,总能让人看到人生的尽头,莫名想到一些终极的问题,比如到底哪一种人生更好?家到底算是什么?几十年匆忙的一生又是否值得? 丛欣看着,渐渐觉得那些情景似曾相识,想起高考那一年,自己的外婆去世之前住院的时候,也是偌大一个家庭的人聚在一起,其实多半只是等着老人走。仅仅几天功夫,过往所有和睦的假象便都破碎了,就像是在回答前面那一问,家不算什么,人生不值得。 她害怕去想这个问题,又有些好奇,沈宝云会怎样评价大半生的婚姻,由此构建起的家庭,和自己的人生呢?她知道这念头不吉利,想要甩掉,却始终萦萦绕绕,挥之不去。 但她没有问,却是沈宝云主动说起从前。 老人絮絮地想当年,讲自己和朱明常都是十六岁进的江亚饭店,与工厂相比不是大单位,但也有好几百个人,两人又在不相干的部门里工作,因为很偶然的一件事才认得,又过了七八年,领导撮合,才开始谈恋爱。因为她本来不想结婚的,而且还觉得自己和朱明常的性格太不一样了…… 丛欣听着,忽然想问沈宝云,到底是如何做出这一个又一个决定,结婚,生育,一同生活几十年。哪怕现在看起来结果是好的,但那个时候呢? 她知道没有人能预知未来,知道自己这念头多少有些荒诞。工作上再复杂的事情她都能看明白,大家也都当她应该是一个洒脱通透的人。但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