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一章 辽东战役拉开帷幕 (第3/3页)
颓势,东江军和朝鲜军队的战力却增长迅速。如果建虏再敢进犯,正是杀敌雪恨的良机。 当然,对于建虏的行动烈度,还有保留的余地。如果只是在辽东,朝鲜兵的主力就在义州警惕防备。如果敢跨过鸭绿江,那没啥说的,打就完了。 这几年,义州等地加固了城池,并在要隘构筑了防御阵地,辅以火炮火枪,建虏想要攻城拔寨,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按照建虏出动的兵力,一场伤亡达到四千以上的战斗,就足以使其伤筋动骨,不敢再逞凶横。 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郭大靖和冯西建等将领商议制定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术。 说白了,就是诱敌深入,以镇江堡的坚固城防和强大火力,将建虏主力吸引于此。 其他的部队则化整为零,以千人为单位,进入在山林中设置的营地,并在建虏侧后展开持续的袭扰。 既能化整为零,当然也能变零为整,通过已经熟练的联络方式,窥准时机展开小型的伏击作战,消耗建虏的兵力,切断其物资补给的通道。 这既有游击战的原则,又有运动战的影子,抓住建虏兵力不足、粮道过长的缺陷,以最小的代价,粉碎建虏的作战。 建虏如果想扩大战事,进入朝鲜国土进行恐吓威胁,那就是自取其祸,给林庆业和崔孝一开战的正当理由。 朝鲜君臣或许还不清楚,林庆业和崔孝一等前线将领,却知道建虏的主力被牵制在辽沉,根本没有余力再来一场进攻朝鲜的大战。 即便是这场可能性很大的辽东之战,把建虏的兵力估计为三万,也是料敌从宽。很可能,连这三万的机动兵力,建虏现在也难以抽调。 鞍山、辽阳作为前线,要有三四万的人马防守;沉阳也至少要有一两万吧,再加上本溪、抚顺、鸦鹘关及六堡等地的守军,三万恐怕是最多的数量。 何况,就是能够动员出三万兵力,粮草物资的消耗,也会让建虏感到困难。 总之,东江军已经准备充足,严阵以待,剩下的就交给建虏头痛去好了。 ……………… 战时和非战时的状态,对于军队是区别极大。 东江军有轮休制度,建虏也不可能时时处于动员状态。 即便加上扩充的汉军,强迫蒙古诸部组建的蒙八旗,现在的总兵力也只有八万左右。 尽管在兵力上还能与东江军保持相差不多的均势,但在战力上却下降了很多。蒙八旗和汉军,连建虏也知道是什么货色。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给祖大寿送去的第三封书信,依然没有回音。”李永芳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有些机械地向多尔衮作着汇报,“连使者也没回来,生死不知。” 多尔衮稍显无奈,凭后金目前的状态,确实缺乏吸引力,画出大饼也没有什么可信度。 “暂时不用再派人送书信了。”多尔衮摆了下手,带着忿忿的情绪,说道:“越是抬举他,反倒越让他瞧不起。” 李永芳暗自苦笑,虽然话是这么说,可到底还是形势比人强。祖大寿再傻,也会往要沉的船上跳,除非有什么转机。 稳了下情绪,李永芳继续汇报道:“东江军已经公开宣称要‘三年平辽’,并借此得到了明廷的全力支持。” 多尔衮垂下眼帘,似乎在思索,又似乎不想作答。 李永芳偷眼看了一下,便报告着最新的情报,“秀岩地区的东江军,对青台峪堡和通远堡进行了袭扰,堡内兵力不足,不得不退到连山关。” 最近的这段日子,类似的状况时常发生,几乎是围绕着整个战线。 在辽南,数万东江军的骑兵跨过冰封的海城河,出现鞍山堡外围;在辽东,孤山六堡也遭到了东江军的袭击,叆阳堡守军甚至被全歼,尽管兵力不多。 “敌人的袭扰,规模都不大,是疲惫我军,还是在作大战的准备?”多尔衮的手指在桌桉上轻轻叩击,象自言自语,又象是在征询着意见。 82中文网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