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一十六章 渐变 (第2/2页)
县。 凡是官员、军人,官办企业员工饷银一律通过银庄以存折的方式发放。 而且,铁城系鼓励这些人带头使用纸币。 如今的铁城、安定府,澶州、唐州一带,谁还用银子、铜钱? 就连铁城自己发行的银元、铜钱,年青一代都不稀罕用。 当然,老一辈习惯成自然,愿意口袋里随时能听着响,这倒没人管。 沈麟不得不大力推行纸币。 铁城历五年,沈麟的军费开支就超过了两千万两银子。 今年,搞不好会攀升到三千万两的新高。 要是大周的历代先皇知道,多半会吓得从棺材板里蹦出来。 很简单,他们当政的时候,拥有整个中原江山,国库岁入最好的年景,也不过五百万两! 军费开支如此巨大,民政支出比这个数目还要高些。 没办法,各地的建设项目,实在太多了。 如果完全流通金属货币,世面上得投放多少? 即便沈麟和铁城系家大业大,也大呼吃不消。 推行纸币就好了。 流通的金属货币降低,银庄库存就多,还不怕挤兑。 同时,杠杆作用将更加有效。 大笔支出,也代表着巨额回收。 比如,海军从南美运回来的橡胶和土特产,就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跟长崎岛津家的贸易,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二百万两银子左右。 五月初,沈麟就组织了一支舰队下南洋。 顺便给广南的大周军带去了一批具甲、苗刀和破阵弩车。 一来,希望南军能坚持得更久些。 二来,沈麟希望跟交织,占城,真腊,爪哇等国家开展海上贸易。 等航路熟悉后,他不介意派出钢铁舰队去印度,甚至波斯湾一带转一转。 收编了西军,地盘扩大了,负担也更重了,必须开辟另外的财源。 海上丝绸之路就不错。 再说陕西路。 各项利民政策,渐渐开始落实。 不少人都向村长,镇长打听。 咋哪? 又换皇帝了? 听到的人都觉得一脑门黑线。 这年头,大周的老杨家就出现了好几个皇帝。 不过,咱们现在跟着沈大都督混了。 再也不需要为混乱的年号发愁了。 “刘叔,额们没换皇帝,就换了个大都督!” “呃,他跟皇帝也没啥区别!” “没有他,您家的徭役能减免?税赋能少那么多?” “雪花盐,农具都便宜啦。” “可羊价也上涨了,您老人家今年可赚着了。” 刘老疙家就三亩薄田,很难养活一家子人。 好在,三个儿子饥一顿饱一顿总算拉扯大了,正愁说不着婆姨呢。 前几年,西军占了河套跟河西走廊。 老实巴交的刘老疙一合计,历朝历代,有几支大军能拓土几千里的? 没说的,跟着混总没错。 于是,老大、老二都报名参军了。 最近,两儿子来信说,军队整编了,饷银也提高了。 老大还当上了排长,管着几十个兵呢! 这下子,十七岁的老三眼红了,天天吵着要当兵去 这哪行呢?鹿鸣野的一品寒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