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_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9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937节 (第1/3页)

    “乐是音乐,吹、拉、弹、唱、赋……把写好的辞赋谱成曲子,一起唱和,它可以直抒胸臆,还能偷情喻兴,不至于让人类的生活显得太过闷沉、悲苦,有时候……一些不能说的话,隐晦的话,也可以借‘乐’抒情,婉转的表达给想要表达的人。”

    “那……爹?射?就是投壶么?御……就是养马么?”

    “哈哈,射可不是投壶,御也不是养马,射是射箭,要讲究稳、准、狠,御则是驾驭马车的技术,讲究平衡……这些都是士大夫必备的生活技能,可不是你眼中那玩乐之物!”

    “还有两项……是书和……和……和……什么来着?”

    “书和数!书是书法,它是人的第二张脸,字如其人,往往字中是可以体现书写着的修养与身份……至于数,不光是算法,还有阴阳之数,星象之数、立法之数等等,简单的说……数,可以指代一个人的涵养度,数字越大容量越大,只有在平时积累了足够的‘数’,在遇到大事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诸葛瑾对诸葛恪的启蒙,就如同中风的病人被打通了所有的血脉……从而流畅自如。

    如同牙牙学语的婴儿,掌握了说话、吐字、发音的方法。

    诸葛瑾还告诉诸葛恪,“不听鸟叫和自然的声音,就不可能学好音乐,不学习韵律,就学不会辞赋,不做好洒扫,应对日常事物,就不可能学好礼仪……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回忆到这里。

    诸葛瑾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对儿子是倾囊相授,而诸葛恪回馈给他的是,天纵奇才下,那最卓越的“雕刻”……

    念及此处,诸葛瑾的面颊上涌出一抹泪痕。

    ——『去吧,去吧……该教你的,爹已经倾囊相授了!』

    ——『现在的你,不再是蓝田璞玉,不再因为‘添字得驴’而在东吴声名大噪,现在的你是注定要超过你生父,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超过你继父孔明的人!你是为父的骄傲啊!』

    心想到这里。

    诸葛恪眼中的泪痕越涌越是剧烈。

    他的头缓缓的抬起,眺望向天穹,眺望向那些繁星。

    他注视着的是最闪耀的那一颗!

    他带这哭腔,喃喃张口……

    ——“琅琊诸葛氏一族,家学渊源,元逊……到你这一代,该发扬光大了!”

    ……

    ……

    这是诸葛恪第二次来到魏王的宫殿。

    上一次,他是在这里舌战群臣,将一个有胆气,有见识,擅诡辩的荆州使者形象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说是大国使者有些夸张,但无疑,诸葛恪的表现,折服了这里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曹魏的文武都意识到,这个年纪轻轻的使者不好对付,如果想去羞辱他,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自取其辱!

    可这一次……硕大的宫殿内,唯独许褚一人,他虎视眈眈的望着眼前的这个他并不喜欢的年轻人。

    “踏……踏!”

    随着诸葛恪坚实的步子迈入这宫殿之中。

    左右环顾,没有发现曹操,诸葛恪疑惑的问:“魏王呢?”

    许褚尽量的压制住他对诸葛恪的讨厌,用平静的语气提醒道,“跟我来,魏王已经等你许久了——”

    说话间,许褚将诸葛恪引入一处后殿,走出大殿,无数火把将此间照的犹如白昼,而一道宛若通向“天穹”的阶梯出现在了诸葛恪的面前。

    “魏王在上面,请——”

    依旧是许褚那狠狠的声音。

    诸葛恪深吸一口气,他先迈出左脚,这似乎也预示着,在左边与右边这样的抉择中,他果断选择了后者!

    ……

    望田台!

    这座十丈高,占地五十多亩的呈鬼背地形的高台,站在高台之上,极目远眺,方圆数十里良田美景可尽收眼底。

    这是曹操当年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开展“军屯”、“民屯”时搭建的高台。

    相传,自打这“望田台”搭建以来,各地军屯、民屯迅速兴起,风生水起,只一年……就为魏武霸业的扬帆起航,奠定了最重要的粮食基础!

    这几日……

    每天晚上,曹操都会站在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