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8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4节 (第2/3页)

两块大陆上拥有了三十余万汉口。

    以这样的速度继续下去,迁徙数百万人前往美洲也不过就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罢了。

    当然,这得要有官方层面出船出钱的支持,一旦断绝,让百姓自发迁徙,那效率就会慢下来了。

    “呜呜——”

    汽笛声作响,随着大朝会结束,朱高煦第一次下旨委任朱瞻壑为监国在北京理政,而他自己则是乘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

    与他一同南下的,还有身为太上皇的朱棣,以及被朱棣当成宝贝,片刻不离身的好太孙朱祁钺。

    “过了年关,你小子也就十一岁了,是时候该长大些了。”

    坐在宽大的车厢内,朱高煦看着眼前五尺身长,脸上依旧稚气的朱祁钺,笑呵呵的作出评价。

    在朱祁钺身旁,七十一岁的朱棣习惯性的捋了捋自己的花白的大胡子。

    “南下祭祖你还教训人。”朱棣不满开口。

    “就是就是!”朱祁钺也跟着帮腔。

    “嗯?”瞧着俩人一唱一和,朱高煦也是无奈,同时看向朱棣道:

    “父亲您祭拜母亲了吗?”

    “等拜过你爷爷他们再去,听说北边燕然城已经营造不错了,俺准备届时乘坐火车去燕然城看看。”

    朱棣目光露出几分追忆,似乎在想自己在忽兰忽失温围剿阿力台等人的辉煌战果。

    窗外景色不断倒退,虽然是正旦,但越往南边走,能看到的绿色也就越来越多。

    自煤炭开始普及,加上大基建给百姓带去了足够的财富,砍伐树木的人越来越少,而地方种植的树木却越来越多。

    砍树少是因为没有必要,毕竟砍树的惩罚太重了,不仅找不到工作还会被记录在案。

    此外,被记录在案后,还需要以“伐一植百”的政策惩罚。

    只有植树百棵且存活,亦或者检举其余砍伐树木的人,才能免除在案记录。

    故此,过去十三年时间里,南北方的绿化也越来越好,北京也差不多两三年没有遭遇风沙侵袭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明初的草原环境还没有近代恶化的那么严重,别说草原,就连西域也是一样。

    朱高煦曾想让人去罗布泊调查看看能不能制作钾肥,结果去到罗布泊后,见到的却是一个南北二百余里,东西数百里的宽大咸水湖泊。

    用罗布泊研究钾肥的幻想算是破灭了,但朱高煦倒并没有很难受,毕竟现在大明朝所掌握的资源足够多,没有了罗布泊还有南洲和昆仑洲的钾矿,无非就是耗费些时间罢了。

    “这绿色,自我出生北上北平到现在,还没看过南直隶有如此多树木的时候。”

    相比较朱高煦,朱棣的感叹更能让人信服,毕竟他从元末至正年间出生到现在,论起年纪比大明朝还要大八岁。

    “老二你倒是没说错,我舒舒服服的休养,倒是真的活到了与你爷爷一般大的年纪了。”

    朱棣虽然在笑谈,可他的眼底却始终有着几分落寞。

    那几分落寞,或是属于徐皇后、又或者属于姚广孝,甚至属于他才去世一年多的长子朱高炽。

    如果不是朱高煦健健康康的坐在他面前,而他随时可以召朱高煦前去大明宫,那恐怕他会每天提心吊胆的担心朱高煦的身体。

    正因如此,朱高炽离去后,能看着朱高煦身体健康,他便觉得十分高兴了。

    “爷爷,俺听说您要发国债?”

    朱祁钺忽的语出惊人,朱高煦闻言愣了下,随后反应过来,轻笑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