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44节 (第3/3页)
:“怎么,你有见解?” “俺看您的书,说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 “您说这三种办法中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民间商帮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那俺想知道,这种办法既然是最不可取的,那您为什么还要写在书上?” 朱祁钺才十一岁,却已经开始研究朱高煦所写的经济类书籍,这让朱高煦都感受到了诧异,唯有朱棣早已被太孙子震惊过了,所现在表现的十分淡然。 朱高煦看向朱棣,从他脸上不仅没看出惊讶,反而看出了一种骄傲感。 那表情,不由得让朱高煦想到了朱棣曾经的名言。 “老二,您真像俺……” ‘咳咳!’朱高煦咳嗽一声将自己从回忆中拉出,随后才对朱祁钺开口道: “写在书上是为了防止日后的人只知道增加税收,而不知道增加税收带来的问题,防范于未然。” “噢……”朱祁钺若有所思,朱高煦见状也将目光投向窗外。 他们距离南京城越来越近了,距离他上次祭拜老朱,也过去十几年时间了…… 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 “儿臣朱棣,偈拜皇考,愿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繁荣昌盛……” 正月初四,南京紫金山明孝陵明楼内,随着朱棣下跪作揖,朱高煦与朱祁钺也跟着作揖行礼起来。 朱棣言行发虚,朱高煦毕恭毕敬,朱祁钺草草应付…… 这爷孙三人各有心思,直到将手中祭祀所用三炷香插入香炉,他们才稍微收敛了心神。 抬头仰望那高悬的四幅画像,其中居中的朱元璋与马皇后国画还好说,但旁边高悬的两幅油画就让朱棣有些心里发虚了。 从素描到油画,大明绘画从单方面的写意到如今双向发展的写意、写实,几乎可以说是靠朱高煦一人喜好来推动的。 尽管在许多绘画大家看来,写实的画作无疑太过“匠”气,但架不住当今皇帝喜欢,所以他们只能一个个的去钻研写实的画风。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两幅画像,是由宫廷之中最后一名见过朱元璋、马皇后的画师所绘画的画像。 在绘画两幅油画不久后,他本人也正常去世了。 朱高煦得知后,当即授予了他世袭降替的正六品文散阶,也算让他六七代儿孙不愁吃喝了。 “你这两幅画什么都好,就是画的太过写实逼真了。” 朱棣不免抱怨,而朱高煦却很满意。 这两幅画就写实的技艺来说,已然领先于当下的欧洲油画了。 “既然要追求写实,至少要让后世儿孙知道我等长相才行。” “父亲您长得又不差,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朱高煦这话倒不假,不管是后世的朱棣画像还是将朱棣画像写实的风格,老朱家前几代人长相都绝不算差。 不过从“佑”字辈开始之后,老朱家大气的宽鼻阔脸就偏向小脸了。 “我不是担心我……” 朱棣犹犹豫豫,还是没敢直接当着太孙子的面说自己害怕自家老爷子,而是咳嗽着走向明楼外。 朱高煦牵着朱祁钺的手跟随他身后走去,不多时便见到朱棣登上了不远处的一座高塔。 那座高塔是水泥铁筋出现后所建造的一座十层高塔,每层高丈许,十层高三十三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