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5节 (第1/2页)
可朱高煦这一如往常的关心他们,却让他们心中惭愧非常。 “吃一堑长一智,回来之后好好培养没有犯错的子孙,让他们将功赎罪。” 朱高煦交代着众人,随后便继续向吉林城走动,同时与那些残缺了四肢的老卒打着招呼。 尽管他们之中许多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事后也追封了世袭降替的正六品、正七品散阶。 可这些东西,终究换不回他们残缺的血肉。 望着他们,朱高煦也是眼眶泛红。 他从不后悔起兵靖难,也不觉得对不起自家爷爷。 唯一要说对不起的,那便是战死的弟兄,残缺的兄弟。 “这伤口,到了阴雨天的时候疼吧?” 朱高煦瞧着一个六十多岁老卒的断臂处,伸出手小心翼翼的摸了摸,眼眶泛红。 “想到这胳膊是为陛下断的,那便不疼了!”老卒咧着嘴,笑容灿烂。 见状,朱高煦对身旁亦失哈道:“凡是还活着的弟兄,明日聚集军营,我要亲自与他们面对面说话!” “是!”亦失哈应下,而朱高煦也在人群的簇拥中向着吉林城靠近。 吉林城的外围多出了一重二十四里周长的高大混凝土城墙,城墙外是一片片被划分好的居民区。 原先的城墙并未更改,还是保持原先的模样,只不过成为了现在的内城。 至于这高大的混凝土城墙,则是外城的城墙。 穿过外城区凯旋门的甬道,城内的百姓已然得知皇帝到来的消息,纷纷眺望城门。 眼看代表天子的旌旗出现,城内顿时山呼海啸,热闹一片。 “陛下——”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他们此刻都在热情的欢呼着,哪怕是一些七八十岁的耆老,他们也伸着脖子,渴望再看一眼曾经的那位。 一个七十多岁的耆老坐在轮椅上,被挡在了吉林卫的列队外,但他依旧可以透过缝隙看到那徒步走来的队伍。 “爷爷!你看,陛下来了!” 一名青年激动叫嚷着,坐在轮椅上的耆老却张望看了半天,迷糊道:“哪呢?” “就是最前面那个,最前面最高大的那个!”青年急的面红耳赤,却又不能指指点点,只能形容皇帝来让自家爷爷注意。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说清楚了,可耆老看了半天后却迷糊道:“没有啊……” “就是最前面那个啊!”青年心里急得要死,但耆老却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最后摇摇头: “瞎说,陛下年轻着呢,哪有这么老……” 此话一出,四周六十多岁还能站着的耆老们四目相对,青年却对怒目而来的吉林卫兵卒讪笑道:“我爷爷七十八了,年纪太大,记错了……” “我没记错!”坐在轮椅上的耆老忽然睁开了眼睛,大声道: “陛下年轻勇猛着呢,当初我在鸡西关给陛下烧饭,陛下一个人在马道上来回冲杀,百十来号胡人都拦不住陛下,纷纷跳起来试图缠抱陛下,就跟小孩子抱大人一样,结果都被陛下锤杀了。” 话音落下,他看向已经走远的那道身影摇了摇头:“刚才那人不是陛下,他的背太弯了,陛下的背永远是直的!” “……”闻言,众人四顾无言,而朱高煦却已经走远。 这一日的午后,朱高煦终于圆了返回吉林的梦,面对前来簇拥欢迎他的百姓,分外高兴。 为了不引起踩踏事件,朱高煦步行前往了当年的渤海郡王府。 这些年在他的刻意交代下,渤海郡王府一砖一瓦都没有改变。 它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像王府,反倒是像一些权贵的大院。 兴许也正是因为它存在于吉林,故此凡是返回吉林归养的权贵,根本不敢在规格和面积上超越他,也算是变相的传播节俭了。 “走吧,进去吧……” 站在王府前看了许久,尘封的记忆开始不断冲击朱高煦。 他带人走入了王府之中,瞧见了那宽阔的承运殿广场,也看到了那高高在上的承运殿。 他带着数百名昔日的老臣走上承运殿,内里摆设依旧,而他也迫不及待的走上了主位并坐下。 尽管只是一张很普通的椅子,可坐在这张椅子上,朱高煦却觉得比龙椅还要舒服。 他双手拍了拍扶手,对面前笑脸盈盈的众人唏嘘道:“当年,我就是坐在这里,穿戴甲胄面对我那大兄派来对付我的使臣兵卒。” 时间过去太久,他已经不太记得当初那个带着兵马,趾高气扬要带走自己的官员叫做什么名字。 他只知道,这人最后死在了自己的手上。 “陛下,既然诸位都来了,那不如效仿以前,再办一场年会吧!” 李失上前建议,朱高煦听后笑着点点头,可又担心铺张浪费,不免询问道: “如今不比以前,若是要想实现昔年正旦的热闹,恐怕要浪费不少东西。” “不会的,陛下!”李失咧嘴笑道: “现在的渤海,不管是牧场还是耕地,产出都比以前多出太多太多了。” “您平日里那么节俭,权当省钱来过这次年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