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9节 (第3/3页)
大人可还记得?” 徐硕扫视庙堂,对朱高煦作揖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诸位同僚,湖广之百姓若是改稻为桑,亦能丰富其生活,使其安康。” “然而我云南及行都司的军民百姓,却连粮食都还需要四川及交趾供给。” “在下并非不赞同对湖广投入,只是于湖广百姓而言,改稻为桑是在吃饱饭的基础上穿暖衣服。” “但是对于云南及行都司六百万百姓而言,纺织落地则是代表六百万百姓能吃饱饭。” “知饱暖,方能思君,方能思社稷。” “饱在暖前,可见一斑……” 能与王回自幼结识,徐硕本事自然不一般。 在殿阁时他不开口,是因为皇帝不需要他开口,只需要他站队,而不代表他不善言论。 如今既然要为西南争夺利益,那他自然也不可能还像在殿阁一样和稀泥。 一番言论,一番分析,三杨之中杨荣与杨溥无言以对。 穿不暖但能吃饱不一定会死人,但吃不饱一定会死人。 徐硕都把高度抬到这里了,想要辩倒他也太困难了些。 “户部的《黄册》可统计好了?” 金台上,朱高煦缓缓开口,等待许久的王回也上前作揖道:“回陛下,已经统计并编撰好了。” “具体可记得?” 朱高煦再问,王回再答:“臣,了然于胸。” “既然如此,那便说個大概吧。” 朱高煦话音落下,王回当即开口道: “当今两京一十八布政司,若论人口先后,则是以南直隶、浙江、江西为三甲,而后是山东、湖广、山西、北直隶、陕西、河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交趾、广西、辽东、福建、甘肃、渤海、南洋。” “除此之外,各地都司也各有排名,具体已经编撰为文册送往武英殿了。”王回没有每个地方都汇报数量,而是说出排名,既不耽误时间,也方便皇帝询问。 “湖广口数几何?” “六百四十二万余口。” 朱高煦询问,王回回答,而朱高煦继续问:“云南及三宣十慰人口几何?” 这个问题问出来,群臣便知道皇帝是偏向西南了。 三宣十慰的人口本就是一个未知数,如今虽然三宣十慰已经被改土五个,但就算这五个,也只是算出了孟养、孟垦、麓川等地人口罢了。 “户部可查到的有六百二十七万口,但估算来看的话,应该不低于九百万口。” 王回给予回答过后,朱高煦这才开口道: “云南百姓虽然已经饱腹,但三宣十慰尚需要改土归流,许许多多土司治下的农奴莫说吃饱饭,就是活命都是奢望。” “朝廷对西南改土归流,为的就是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吃得饱饭。” “纺织落地云南与四川,对朝廷来说也是件好事。” “户部和工部这边好生商量,差不多就着手吧。” 朱高煦将新的纺织产业交给了云南和四川,这让三杨十分无奈,可却毫无办法。 “可还有事启奏?” 他询问庙堂群臣,而西南新政派争得利益后,自然没了事情。 江西之地落败,三杨也没有了什么想要开口的事情。 故此,此次常朝便以西南获胜,北方获得军工订单,勋臣得到建立功勋的机会而宣布结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