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2节 (第3/3页)
苏联鼎鼎大名的低温物理学家,出身一个科学世家,他们家连着四代出了院士。 1978年,卡皮察84岁高龄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专程赶到瑞典斯德哥尔摩,获奖感言竟然是:“我真不知为啥获奖,你们说的那成果是我的吗?别搞错了哟!就算是,也该是40多年前的事了吧,我早忘了!” 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他:“您一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学自哪所大学或哪个研究所?” 一头白发的卡皮察很认真地回答:“不是大学,也不是研究所,而是幼儿园。” 记者当场给整不会了。 卡皮察给他解释说:“在幼儿园,我学会了饭前洗手,午饭后要休息,东西要放整齐,学习时要多思考,要学会观察,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别拿,有错就改,答应过的事情要兑现,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其实我一生所用的东西,就这些而已。” 回过味来的听众立刻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绝对的奇人一个。 李谕问道:“申请博士生,递交上材料不就可以等着了吗?” 卡皮察说:“卢瑟福教授的名额已经满了,我在考虑有什么办法插进去。” “一定要现在就报上名?”李谕问。 “是的,”卡皮察说,“我研究的东西,只能在这儿开展。” 能搞低温物理领域的实验室确实不太多。 “原来是这样,”李谕搓了搓下巴,对他说,“我给你出个主意,待会儿见到卢瑟福,他要是说实验室人满为患,你就问他平常做实验允许偏差多少,而你就可以成为额外的那个偏差。” 卡皮察一拍手:“好主意!” 二十多分钟后,卢瑟福优哉游哉回到办公室,先同李谕握了握手:“院士先生,你好。” “你好,卢瑟福教授,”李谕接着指向旁边的卡皮察,“刚才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学生,非常想进入您的实验室。” “卡皮察,你还在?”卢瑟福疑惑道,“我并非不接纳你,只是今年名额太满。” 他果然说了这句话。 卡皮察立刻说:“教授,您做实验时可容忍的误差是多少?” “2%到3%吧。”卢瑟福说。 卡皮察微微一算,说:“现在卡文迪许实验室有三十多人,误差率2%到3%,就意味着可容忍的人员误差是0.6到0.9,再考虑四舍五入,正好可以多容纳我一个。” 卢瑟福一愣,旋即笑道:“好小子,竟然从我嘴里套话!你的要求我可以考虑,但我还需要对你的情况进一步了解。” 他这么说,基本就代表接纳卡皮察了。 卡皮察高兴道:“我擅长实验,绝对能帮上教授大忙。” “是吗?”卢瑟福存心考他一下,“我这里说得上人才济济,最近遇到一个问题,大家都无法解决。” “什么问题?”卡皮察问。 卢瑟福带着他们进入实验室,指着一台功勋卓著的仪器说:“我们经常测量α粒子速度,但这台仪器的螺线管总会被电磁热效应烧毁。我想了很多降温的办法,都不行。” 卡皮察思索一会:“给我一周时间,能搞定。” “一周?”卢瑟福并不相信,“别说一周,你要是一个月可以解决,我都会无条件接纳你进入实验室。” 卡皮察自信道:“只要教授给足经费,轻轻松松办到。” “那我拭目以待。”卢瑟福说。 此后的几天,卢瑟福先让他试试拳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