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145节 (第2/2页)
说法。” “走,去光德坊京兆府……” 杜五郎已经想好了,覆试之后,得要想办法让郝昌元在众目睽睽中将那血状呈于圣人。 但当他们抵达京兆府,得到的说法却是,天一亮那些乡贡们就已经离开了。 这两日离开的乡贡确实有一部分,众人见京兆府确实没有关押举子,只好作罢。 杜五郎还在疑惑郝昌元怎么会这样就离开,有个丰味楼的伙计拉了拉他的衣襟。 “五郎。” “你见到郝昌元了吗?” “这边说。小人昨日就在听着了,捉了的有数十人,放了的只有十数人。但今日晨鼓才响,有几辆马车从京兆府出城了……” 杜五郎听了这消息,恍惚了很久。 此时他才意识到,杜家上下能在柳勣案里活下来到底有多幸运。 *** 与此同时,皇甫冉正在见郑虔。 “不如让左相自请外放,尽快了结此案……” “岂可如此?”郑虔两日都在为这案子奔走,满脸疲备,正色道:“今左相蒙冤,自请外放,与认罪有何区别?” 一旦出事,所有人都以“左相”呼李适之,仿佛没有一个人还记得圣人去年就点了一个新的左相,名叫陈希烈。 “左相?怪不得说圣人对一切心知肚明。”皇甫冉道:“太学公难道还不明白吗?就是因为我们还指望着‘左相’,哥奴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郑虔张了张嘴,神色黯淡下来。 他才望高卓,入仕以来任的都是清贵官职,协律郎、著作郎、博士,此时被提醒了,才意识到这些权术之道。 原本以为圣人还被蒙在鼓里,只要告知圣人真相就好。 “唉。” “圣人放任哥奴敲打我们这些举子,因为我们错了,我们错在满腹牢骚!那就改给圣人看,我们不管什么‘交构东宫’,只问今科春闱,这才是顺圣意……” “啪!” 郑虔抬手就给了皇甫冉一巴掌。 “张曲江就是这般教导你的?!” “太学公?” “伱们看似还在争,实则已志移。”郑虔痛心疾首,道:“你可知张曲江公与李哥奴之区别在何处?” “老师他……” “张曲江是相,拘束天子而治理万民;李哥奴是佞,剥削万民而奉呈天子。” 皇甫冉十岁就在张九龄身边,感情至深,此时听得这一句评语,当即眼睛一酸,热泪盈眶。 郑虔指着他的鼻子,道:“尔辈尚未入仕,为了覆试,不问是非公道,弃左相以求与东宫划清,迎合圣意,来日便是拜相,焉知不会是下一个哥奴?世风坏矣,世风大坏矣。” 皇甫冉先是惭愧地低下头,像是无话可说,但过了一会,他还是说出了心里话。 “是非公道,只在左相与东宫吗?难道无辜而受牵连的不是我们吗?即使我不无辜,花费家财、千辛万苦才来长安的乡贡却是无辜的,东宫出手保过他们吗?左相出尽了风头,不能为了他们避一避吗?” 郑虔无言。 “寒窗苦读的心血被踩踏、糟践,甚至无端卷入大案被冤枉、迫害。我们不过想求一个公平,错的又是我们吗?” 皇甫冉最后这一句问,听得郑虔怅然不已。 “这些话都是薛白与你说的?” “太学公,这不是……” “不用替他掩饰。”郑虔叹息道:“十年来,也不知是谁教给了他这些……” *** 傍晚。 颜真卿牵着马匹风尘仆仆地进了长寿坊,眼底泛着忧虑之色。 前方的十字街口正有一行人簇拥着一辆奢豪的钿车,骑高头大马的护卫,穿锦绣彩裙的美婢,看着便过于张扬,在贵胄中亦属于风气不好的人家。 一个少年郎下了马车,恰与颜真卿四目相对。 “老师。” “你成何体统。” 颜真卿下意识便板着脸叱责了一句,牵马便走。 他本以为薛白落了大理寺狱,受了许多苦头,心里还在担心。不想今日见着,这小子神采奕奕,仿佛刚沐浴过、换了新衣。 相比起来,忙碌了一天的他更像是从牢里出来的。 一路进了颜宅,回头看去,却见薛白一路跟着,老老实实的样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